这首诗是元代诗人范梈所作的《到官》,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反思和自我审视。首句“陶公到官八十日”,以东晋名臣陶渊明自比,暗示自己初到官位的时间并不长。接下来,“今我到官逾半期”表明诗人已经任职一段时间,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政绩。
“劝农省俗了无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工作的质疑,认为自己的努力对改善民生或风俗并无实际帮助。“暖衣饱食将何为?”进一步追问,如果只是享受物质生活,那么做官的意义何在?
“常思在山深虎豹”暗指官场险恶,像山林中的猛兽,而“几曾当道假狐狸”则讽刺那些官场上虚伪做作的人。诗人感慨,即使英雄见义仍会感到饥饿与渴望,那么作为文人,自己是否也应该有所警醒,避免陷入无意义的官场争斗中。
最后两句“英雄见义犹饥渴,可使文人有愧辞?”直抒胸臆,英雄尚且对正义有所追求,文人更应以此为耻,不应仅仅满足于表面的官职和生活。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官场体验,揭示了对道德操守和仕途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