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史堂

流水三间屋,明公半席分。

帝尝招此老,天未丧斯文。

人去留青竹,山空锁白云。

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流水环绕着三间屋,明公分得半边坐席。
曾经,皇帝也曾招请这位老者,上天似乎并未让这种文化消亡。
人虽离去,留下的是青翠的竹林,山中空荡,只有白云相伴。
每当想起他升堂的场景,仿佛还能听到金石般的言辞回响。

注释

流水:形容流水环绕。
明公:对有名望或地位之人的尊称。
半席:一半的座位,表示尊敬。
尝:曾经。
老:指年长的人。
天未丧斯文:上天并未让这种文化消亡。
丧斯文:丧失这种高尚的文化。
人去:人已离开。
青竹:象征高洁的品质。
山空:山中空寂。
锁白云:白云缭绕,显得山更为空旷。
升堂:古代官员上朝或讲学的场合。
想像:怀念想象。
金石:比喻言辞的坚定和有价值。
恍然闻:仿佛能听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简朴却充满历史韵味的修史堂。"流水三间屋",以流水环绕的三间小屋,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明公半席分",暗指修史者学问高深,其座位仅占半席之地,体现了学者的谦逊和学识的厚重。

"帝尝招此老",暗示这位修史者曾被朝廷看重,召见参与重要事务,显示出他的地位和才能。"天未丧斯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史学精神的坚守,即使岁月流转,这种文化根基仍然存在。

"人去留青竹",以青竹象征修史者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即使人已离去,其精神犹在。"山空锁白云",则寓言了修史堂的静谧与深远,仿佛白云也被其精神所吸引。

最后两句"升堂时想像,金石恍然闻",通过想象和回忆,仿佛能听到金石般的史书声,表达了对修史工作的敬仰和对历史传承的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赞美了修史者的精神和修史堂的历史价值。

收录诗词(10)

陈俊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林子方

双阙门高袭庆馀,相望再世拥轺车。

清名益重先君子,远俗争看行秘书。

医国十全姑小试,蠹民五瘴想先除。

炎州莫作经年计,狗监传闻诵子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林谦之

走笔题诗问起居,近来导引复何如。

从教两鬓霜无数,却要三田火有馀。

示病想同摩诘病,读书还著子云书。

梅霖十日宜高爽,试共登楼一豁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蒋山谢雨

农事春郊闵雨时,乞灵奔走宝公祠。

炉中沉水才三祝,天外油云已四垂。

蔌蔌通宵茅屋冷,青青破晓麦田滋。

更祈三日滂然泽,大作丰年遍海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林元美司户耕乐亭

天地秘绝景,雅属幽人居。

卜筑俯清流,旷然心目舒。

岂惟水澄碧,山色佳有馀。

凉风左右来,竹柏相扶疏。

亭中何所有,缥囊万卷书。

亭外何所有,青蒲映红蕖。

客来何所为,高论唐虞初。

文字共发越,琴槊一以娱。

冬寒饱霜蟹,秋思多鲈鱼。

良田自种秫,酒瓮春浮蛆。

无事时痛饮,有时还荷锄。

试问田家乐,田家此乐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