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四十咏》之其十八,题为《沈尚玺思孝》,通过“四十咏”这一系列作品,王世贞表达了对古代先贤及其事迹的深刻思考与敬仰。此诗以沈尚玺(可能是指沈括)的典故为引子,探讨了忠诚、坚持与牺牲的主题。
首句“百年一罗生,弱丝系九鼎”,以“罗生”比喻时间的漫长,暗示历史长河中人物的短暂存在;“弱丝”象征个人力量的微小,“九鼎”则代表国家或社会的重责大任。这两句描绘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责任的重大,强调了个体虽弱小,却能承担起重要使命。
接下来,“继者四五人,纯甫尤耿耿”提到有四五位继承者,其中“纯甫”特指沈尚玺,表现出他对使命的坚定与执着。“出日瘴雾披,清霜毒炎冷”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挑战与困难,形象地展现了沈尚玺面对恶劣环境和艰难任务时的勇往直前。
“赐环岂不荣,栖迟还定省”则转而讨论荣誉与归隐之间的选择,表达了对沈尚玺既追求荣誉又不忘本心的赞赏。最后,“三复行戍篇,令人贵五岭”则是对沈尚玺事迹的再次回顾与推崇,强调了他的事迹对后人的启示与价值,特别是对五岭地区的贡献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沈尚玺事迹的赞美,不仅颂扬了其个人的忠诚与坚持,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荣誉与归隐的探讨,诗作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道德抉择,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