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其八)呈赵晋臣敷文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似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其八》。从内容上看,它并非传统的山水田园诗,而是以豪放派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境遇的独特理解和感慨。词中以老子自比,描述了他虽然曾经拥有豪华的生活,但更珍视的是能够帮助众多贫寒之士的住所,以及自家的松菊相伴。他将自己比作归来的小舟和清高的白鹤,表达出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心境。

“人道是,荒年谷。还又似,丰年玉。”这里运用比喻,将艰难岁月比作荒年中的谷物,而富饶时期则如丰年的美玉,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起伏变化。词人感叹,为了追求平静的生活,即使是鲈鱼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感到满足,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描绘了宁静的田园生活,既有悠闲的散步,又有墙外传来的音乐,展现出词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最后,“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以夸张的手法,表示词人近来沉浸于创作,已经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成就的自豪。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个人经历和比喻,展现了词人不慕荣华、追求内心宁静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而又深沉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梅

春欲来时,长是与、江梅花约。

又还向、竹林疏处,一枝开却。

对酒渐惊身老大,看花应念人离索。

但十分、沉醉祝东君,长如昨。芳草渡,孤舟泊。

山敛黛,天垂幕。黯销魂、无奈暮云残角。

便好折来和雪戴,莫教酒醒随风落。

待殷勤、留此记相思,谁堪托。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其二)舣舟南康作

三十年前,曾向此、舞风歌月。

今依旧、江山如画,鬓须如雪。

故友冥鸿随净社,旧时秋蚓横尘壁。

赖庐峰、对我眼偏青,曾相识。开岫幌,携山屐。

泉泻布,星飞石。为收帆舣棹,小留终日。

休问重湖吹碧浪,且同五老浮琼液。

待明朝、鹢首向东飞,清风力。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水调歌头.和罗足赠示

醉石午阴合,高枕听松声。

人间俯仰今古,一笑几亏盈。

检校牛衣无恙,问讯鸥盟故在,身后底须名。

甚矣吾衰矣,老气不能英。酒犹堪,寻逸少,对公荣。

帝乡知在何处,烟水老吟情。

屋后屋前青嶂,村北村南黄犊,付于短歌行。

留得荷锄手,未觉负平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庚]韵

沁园春(其六)

有个头陀,形等枯株,心犹死灰。

幸春山笋贱,无人争吃,夜炉芋美,与客同煨。

何处幡花,忽相导引,莫是天宫迎赴斋。

又疑道,向毗耶城里,讲席初开。这边尚自徘徊。

笑那里纷纷早见猜。

有尊神奋杵,拳粗似钵,名缁竖拂,喝猛如雷。

老子无能,山僧不会,谁误檀那举请哉。

山中去,便百千亿劫,休下山来。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