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柬友人(其二)》是明代学者吴与弼所作,通过诗中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我修养的深刻反思。
首句“贫居尽日掩柴关”,描绘了诗人居住在简陋的环境中,终日闭门读书的情景。这里的“柴关”象征着简陋的门户,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通过这一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虽身处困境,但内心却充满了宁静和专注。
次句“黄卷青灯不敢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夜以继日、勤奋不息的学习状态。“黄卷”指的是古代书籍,这里借指书本;“青灯”则是指油灯发出的微弱光芒。这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求知欲望的氛围。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对学问的不懈追求,即使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也不曾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接下来的两句“克己转知前日妄,希贤愈觉古人难”,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深入思考和对古代圣贤的仰慕之情。通过“克己”一词,可以看出诗人正在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追求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完善。同时,“希贤”则体现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的向往和追求,他意识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个人品德提升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后世学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