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寺院中的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北山其下僧伽塔,影落轩前草树间”以北山和僧伽塔为背景,将视线引向了寺院内的碧落轩,通过僧塔的影子投射在草木之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着,“谁向月明看白牯,静中相对两俱闲”两句,诗人将焦点转向了月光下的场景。白牯,可能是指白色的牛或某种动物,在此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灵。诗人设问,是谁在月光下观赏这静谧之景?答案似乎不重要,因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在这静谧之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和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静”与“闲”,表达了对自然与心灵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寺院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禅意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