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恩寺二首(其一)

十年曾记此中游,今日重来未白头。

杨柳柴门孤犬吠,桔槔蔬圃一泉流。

行携野酌随阴坐,醉听溪童隔水讴。

城市绝怜丘壑地,不须更问五湖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旧地,慈恩寺的景象,充满了怀旧与自然之美的情感。首句“十年曾记此中游”,点明了时间跨度,暗示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接着,“今日重来未白头”一句,既是对自身年华未老的感慨,也暗含了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杨柳柴门孤犬吠,桔槔蔬圃一泉流。”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画面。杨柳轻拂,柴门半掩,一只孤独的狗在吠叫,桔槔缓缓摇动,泉水潺潺流淌,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行携野酌随阴坐,醉听溪童隔水讴。”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手携酒壶,寻找阴凉处坐下,沉醉于周围的景色和溪边孩童的歌声中。这一场景充满了闲适与自在,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城市绝怜丘壑地,不须更问五湖秋。”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他认为,不必再去询问五湖四海的秋色,因为这里(丘壑地)就是他心中的理想之地。这句话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43)

萧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慈恩寺二首(其二)

海水周遭寺若浮,忽惊人世有沧洲。

塔铃昼语诸天近,石藉凉生五月秋。

鹤避茶烟归别院,燕冲花雨度重楼。

酒酣不尽登临兴,击节聊为马上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永光寺送大参周子建

春风将解潞河冰,把酒分歧意未能。

山寺有僧留夜榻,野航无伴对寒灯。

江南芳草随人绿,海上遥山隔树层。

踏遍中原今万里,五云高处看飞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端溪研

千年山骨漱江流,谁凿端溪一片秋。

清润每疑含宿雾,澄泓长似注寒湫。

玉堂有客凭挥翰,油幕何人待运筹。

因意通家王太史,并将珠玉为君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听雨亭联句

咫尺知心念久违,玉堂空负小盆池。

鸣阶雨骤留窗霁,隔院香清许座移。

为惜残红还拥盖,不须浮白已成诗。

明年此会应无阻,珍重高轩再过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