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文人雅士活动的追忆,特别是与书法和砚台相关的场景。"千载兰亭迹,空留砚石存",开篇即以“兰亭”这一历史名胜为背景,引出对过往文人聚会、挥毫泼墨情景的怀念。"兰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盛会之地,而“空留砚石存”则表达了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盛事已成过往,唯有砚石作为见证者静静地留存。
接着,“时来洗残墨,付与细鳞吞”,诗人想象着在某个特定时刻,人们会来到池边清洗用过的墨迹,仿佛是将过去的创作与情感都融入了池水之中,最终被细小的鱼儿吞食。这种描写充满了诗意的想象,既是对古人生活情趣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转、记忆消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古雅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展现了文人墨客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瞬间,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记忆难留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