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老通幽轩

诸峰倚崔嵬,众壑隐奔峭。

寓目欣有系,会心领其要。

开庐结茅竹,伐翳斩蓬藋。

此君亦可人,玉立尽娟妙。

风酣翠相倚,月吐青自照。

窈眇非世音,鸾鹄中夜啸。

烟尘闇北关,烽火被南徼。

便欲老三闾,终焉隐屠钓。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隐逸之趣。诗人孙觌以“静老通幽轩”为题,巧妙地将自己置于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居之所,通过观察周围的山峰、山谷、树木、月色和烟尘,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诸峰倚崔嵬,众壑隐奔峭”,描绘了群山峻岭的雄伟景象,山峰高耸入云,山谷深邃蜿蜒,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接着,“寓目欣有系,会心领其要”,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开庐结茅竹,伐翳斩蓬藋”两句,描绘了诗人建造居所的过程,选择在竹林之中,砍除杂草,营造出一片清幽之地,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与尊重。

“此君亦可人,玉立尽娟妙”中的“此君”指竹子,诗人将竹子比作君子,赞美其高洁、优雅的品质。“风酣翠相倚,月吐青自照”,描绘了风吹过竹林时翠绿的竹叶相互依偎,月光下竹影婆娑,自有一番清雅之气。

“窈眇非世音,鸾鹄中夜啸”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远离尘嚣,听到的是自然界的和谐之声,如同鸾鸟与鹄鸟在夜晚的鸣叫,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最后,“烟尘闇北关,烽火被南徼”描绘了外界的纷扰与战乱,与诗人所在之地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和平的渴望。“便欲老三闾,终焉隐屠钓”,引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愿意像屈原一样,远离尘世的喧嚣,隐居山林,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724)

孙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 号:鸿庆居士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1081~11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子钦秋怀二首(其一)

白汗翻浆浃背流,清飙一扫破除休。

枫江湛湛冰壶月,梧井团团玉露秋。

蚁动巧闻床下斗,驹跳首向隙中留。

南山危坐高棱见,杞国区区岂我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王子钦秋怀二首(其二)

愁边种种关心事,客里纷纷见俗情。

雁拆西风离思乱,鸟啼残夜旅魂惊。

江河风景悲南渡,家室仓皇问北征。

沧海横流安税驾,一桴从我任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夜三首(其一)

山寒蔼瞑姿,枫老带涨痕。

兰摧桂亦折,往往归其根。

万籁各收声,一气中自存。

鼻斤无可斲,尻驾不复奔。

孤光照独夜,月落低金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秋夜三首(其二)

金气天与高,灯烬宵正繁。

暗蛩露下绩,潜虬浪中翻。

幽人醉清夜,一笑空罍尊。

遇胜独心诣,了了见目存。

但忧儿辈觉,难与俗人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