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沈詹山

一尺长髭已皓然,目如岩电古稀年。

南中久住丹砂令,海外曾归玉局仙。

老骥未忘歌伏枥,高鸿何必志摩天。

时来渐有西风入,好读磻溪卜猎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而智慧的老者形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其不屈的精神与深邃的思想。

首联“一尺长髭已皓然,目如岩电古稀年”以“一尺长髭”和“目如岩电”为切入点,形象地刻画了老者的外貌特征——白须满面,目光如电,暗示其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充满活力。同时,“古稀年”一词巧妙地将老者的年龄与珍贵的岁月相联系,强调其经历的丰富与智慧的积累。

颔联“南中久住丹砂令,海外曾归玉局仙”通过“南中”、“丹砂令”和“海外”、“玉局仙”的对比,展现了老者的生活轨迹和非凡的经历。他曾在南方长期担任丹砂令,治理有方;又曾远涉海外,成为玉局仙的归人,暗示其不仅在本土有所作为,更有着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颈联“老骥未忘歌伏枥,高鸿何必志摩天”运用了“老骥伏枥”和“高鸿摩天”的典故,前者出自《诗经》,形容老马虽老但仍不忘驰骋疆场;后者则借用了“鸿鹄之志”,比喻鸿雁志向高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老者虽年老但仍怀有壮志豪情,不因岁月流逝而放弃追求和梦想的态度。

尾联“时来渐有西风入,好读磻溪卜猎篇”以“西风”象征时机的到来,暗示老者在适当的时候能够得到机遇或支持。同时,“磻溪卜猎篇”可能是指姜太公钓鱼于磻溪的故事,暗含老者期待在合适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能,如同姜太公一样,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者形象的细腻描绘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展现了其坚韧不拔、智慧深邃、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呈冯太守

得依仁政已三年,曾奉高谈接绮筵。

五马清风珠海上,满轮明月桂花前。

今时地望谁能及,往日诗篇世共传。

家有傅岩三命在,即看霖雨到中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云在青

忙中常自领闲机,须鬓年来白渐希。

过客不时停玉勒,高窗长日抚金徽。

清池映竹留青霭,怪石当门挂薜衣。

秋好正宜将寿酒,即看庭下凤雏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黎普济

慈心到处有奇方,苦海逢君便得航。

世上疮痍非一日,分身须是上岩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高少府

板舆遥向帝都回,远送于南彩鹢开。

秋月上弦沧海外,西风行部峡山来。

雁行比翼排霄汉,菊蕊延年入寿杯。

白首狂歌杜陵老,题诗唯羡达夫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