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鹃》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啼鸣,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往日生活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首句“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以杜鹃鸟的哀鸣开篇,直接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引人入胜。接下来的几句,“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通过声音的数量递增,逐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忧虑,形象地展现了杜鹃啼鸣对人心灵的触动。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两句,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于白云与荆花树,通过想象中的场景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向往。接着,“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象,以及对过去宁静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两句,杜鹃鸟的啼鸣仿佛变成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泪水与鲜血交织,不仅触目惊心,也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最后,“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诗人终于无法忍受这持续不断的哀鸣,起身坐下,泪水如雨般落下,表达了对杜鹃啼鸣的极度哀伤与无奈。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诗人回忆起往日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当听到杜鹃啼鸣并无丝毫愁绪,对比现今身在金陵,始信杜鹃声能使人白头,突显出环境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变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质朴而深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