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忽忽秋逾半,清辉万里同。
遥知竹林夜,共赏碧云空。
寂寞盈尊酒,凄凉满院风。
寒塘空自绿,不似小园东。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七夜晚月的情景,诗人朱熹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孤独之美。
首联“忽忽秋逾半,清辉万里同”,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氛围,秋天已过半,月光如洗,普照万里,营造出一种广袤而清冷的意境。
颔联“遥知竹林夜,共赏碧云空”,通过想象中的竹林夜景,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与高远,仿佛与碧空中的云朵一同欣赏这轮明月,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颈联“寂寞盈尊酒,凄凉满院风”,转而描写诗人独自饮酒的场景,酒香与月色交织,却因四周的寂静与微风吹拂而显得更加孤寂与凄凉,情感层次丰富,引人深思。
尾联“寒塘空自绿,不似小园东”,以寒塘之绿反衬出环境的冷清与不同寻常,与开头的“秋逾半”相呼应,暗示着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与感慨。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秋夜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高斋一远眺,西南见秋山。
景翳夕阴起,竹密幽禽还。
赏惬虑方融,理会心自闲。
谁料今为客,寥落一窗间。
蟋蟀乱秋草,故园风露深。
何因不归去,坐使百忧侵。
秋风桂花发,夕露寒螀吟。
岁月坐悠远,江湖亦阻深。
纷思宁复整,离忧信难任。
终遣谁为侣,独此澹冲襟。
风雨萧萧已送愁,不堪怀抱更离忧。
故人只在千岩里,桂树无端一夜秋。
把袖追欢劳梦寐,举杯相属暂绸缪。
觉来却是天涯客,檐响潺潺泻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