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周亮工所作的《送王长子返白门长子旧镇闽留滞十六载矣(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长子长期在外漂泊的同情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八载予三至"说明诗人多次探望,而友人却依然在外滞留;"支离剩此身"描绘了友人身处困境的孤独形象。"谁怜单外客"表达出对友人的关怀,"又送故乡人"则加重了离别的感伤。
"米说江南贱,烽传海上频"通过物价低廉和战事频繁的对比,反映出友人生活的艰辛和时局的动荡不安。最后两句"将军今亦厌,醉尉莫相嗔"以幽默调侃的方式,暗示连将军都厌倦了战争,希望友人不必过于忧虑,保持乐观。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也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