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狂风未许放归船,借得僧房半榻眠。
落雁影收帆脚外,怒涛声到枕头边。
黄芦叶底秋将老,白羽书中病未痊。
传语将军多著力,扬州不比旧家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被迫滞留的旅途感受。开篇"狂风未许放归船",便设定了一个被大自然力量所制约的情境。随后"借得僧房半榻眠",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强烈风暴面前,无奈之下寻找一处避难之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无助,也反映出古代旅行者在恶劣天气下的艰辛状况。
"落雁影收帆脚外,怒涛声到枕头边"两句,更进一步渲染了风暴的猛烈与诗人内心的不安。"落雁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延误,而"怒涛声到枕头边"则使得读者感受到那种在狂风巨浪中难以入眠的心境。
下片转向个人情感的表达,"黄芦叶底秋将老"一句,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旅途未尽的无奈和忧伤。而"白羽书中病未痊"则暗示着诗人心中的哀愁与身体上的不适,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旅途劳顿所致。
最后两句"传语将军多著力,扬州不比旧家年",则转向外界的传言和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语将军多著力"可能是在表达对某种力量或支持的期待,而"扬州不比旧家年"则是对往昔时光的怀念,扬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对诗人而言显然承载着不同的记忆和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绘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风雨交加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不详
解下缰绳便欲眠,绝无筋力可胜鞭。
霜蹄遍识淮南地,夜草犹吞塞北烟。
怕逐綵旗排偃月,宁思金镫趁朝天。
华山自有安身处,试问将军在几年。
自与君相别,骎骎已数年。
一缄书不寄,千里梦徒然。
雨店花新长,风棂月几圆。
岭梅无恙否,愁满鬓丝边。
穷通岂在苦劳神,且作安居懒散人。
买地种花多种竹,煮茶邀客也邀邻。
求名岂识书三上,得兴无过醉一巡。
喜得满?收芋栗,杜陵应未笑全贫。
居閒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
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
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