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门柳

今年胥门十一月,杨柳青青寒不脱。

雕戈白马黄须郎,朝朝忍见行人别。

行人吴头或楚尾,心趁飞花度黑水。

避暑銮舆狩未回,都人南望思投箠。

都人泣向都官道,塞北江南柳还好。

风纚露沐恩既殊,报荅春光愿终老。

君不闻虎狼之秦六国雄,可怜千丈泰山松,至今称是大夫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胥门柳》由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描绘了冬日胥门边杨柳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以十一月的寒冷天气为背景,杨柳虽青却难以抵御严寒,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界的无情。接着,诗人通过“雕戈白马黄须郎”这一形象,暗喻战争与离别,每日目睹行人的离去,充满了对离别的哀愁。

“行人吴头或楚尾,心趁飞花度黑水”,行人在江南与楚地间穿梭,心中如同随飞花飘荡,表达了漂泊无定的苦楚。而“避暑銮舆狩未回,都人南望思投箠”则借帝王狩猎未归,都城百姓思念之情深沉,隐含对权力更迭的感慨。

最后,“都人泣向都官道,塞北江南柳还好。风纚露沐恩既殊,报荅春光愿终老”一句,将百姓的哀伤与自然的美好对比,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而“君不闻虎狼之秦六国雄,可怜千丈泰山松,至今称是大夫封”则以历史典故收尾,警示人们历史的变迁与英雄的最终归宿,引人深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读闽僧谦牧隐所题雁宕大龙湫西瀑布常云展旗天柱卓笔双高峰诗予为之色动槩括一首

雁宕龙湫气混濛,展旗卓笔势争雄。

翠翀霄汉双鸾影,玉立东南一柱功。

兴入常云飞夏雪,醉看高瀑挂晴虹。

总惭尊者空诸有,万木围岩夜自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冥鸿亭偶题二首时岁戊戌(其一)

春阴过却几番风,野店山樱雾雨中。

新水绿塘鹅并浴,嫩寒茅阁燕微通。

大儿稍熟春秋例,幼女欢趋组绣功。

四十今年浑意足,酒炊香满巷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冥鸿亭偶题二首时岁戊戌(其二)

一家无事乐清宁,寄目冥鸿野外亭。

江水未分南北限,月明常后毕箕星。

子生猫栎垂垂赤,蔓长鸦藤故故青。

天意物情应有在,且须料理相牛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闻何上海子敬毁淫祠开乡校因寄四韵

鱼米骈登橘柚垂,备闻佳政起深思。

女巫罢进《神弦曲》,乡校新陈《鲁颂》诗。

风叶昼埋公馆静,霜钟寒度海云迟。

高天鸿鹄东回首,亦欲朝阳借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