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箫歌

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嚣宫碗霾寒烟。

?珑陶器出天水,绣匣珠襦话惘然。

刻箫以玉亦以铁,范土抟沙妙逾绝。

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

图画清明记上河,樊楼镫火夜阑多。

参差织手当窗奏,窈窕娇喉背镜歌。

牟驼冈下烽烟逼,从此箫身陷榛棘。

一曲残山剩水声,千龄雨过天青色。

惜不招邀汪水云,金台秋老话斜曛。

长携雪窖冰天坐,如响青嵩碧洛闻。

花瓷昔制陶人手,遗事宣和未曾有。

青城应唱念家山,紫玉曾吹《折杨柳》。

野火寒郊万劫灰,山河破碎剩箫材。

官哥柴汝知何似,筝笛笙簧倍可哀。

红愁碧恨春无主,月冷陶丘蚀风雨。

不知埏埴纪何时,此亦中原乾净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朝诗人邵堂的《宋瓷箫歌》是一首描绘古代艺术品与历史沧桑的诗。首句“未央瓦甒缺不全,隗嚣宫碗霾寒烟”以未央宫的残缺瓦器和隗嚣宫的冷寂景象起笔,暗示历史的变迁。接着,“?珑陶器出天水,绣匣珠襦话惘然”赞美了天水地区的精美陶瓷,以及其中蕴含的故事和回忆。

“刻箫以玉亦以铁,范土抟沙妙逾绝”描述了制作箫的过程,技艺高超,超越寻常。“一枝直干遏行云,十指春寒弄晴雪”则形象地刻画了箫的形态和演奏者在寒冷中带来的音乐之美。

“图画清明记上河,樊楼镫火夜阑多”借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夜景,映衬出箫声的深远影响。“参差织手当窗奏,窈窕娇喉背镜歌”描绘了女子在窗前纺织和镜前唱歌的场景,增添了诗意。

后半部分转向箫的命运变迁,“牟驼冈下烽烟逼”象征战乱,“一曲残山剩水声”表达箫在乱世中的孤独。诗人感慨“惜不招邀汪水云,金台秋老话斜曛”,表达了对箫音未能流传的惋惜。

结尾部分,“长携雪窖冰天坐,如响青嵩碧洛闻”想象自己在寒冷之地聆听箫声,而“花瓷昔制陶人手,遗事宣和未曾有”则追溯到宋朝的陶瓷工艺。最后,诗人感叹“山河破碎剩箫材”,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箫这种乐器承载的文化价值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以箫为线索,融合了历史、艺术、战争与个人情感,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9)

邵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严州道中望浙西诸山

游吴还适越,扰扰走人寰。

苔绕溪边径,波连屋上山。

身随一剑老,心逐片帆还。

远岫穿云翠,烟萝不暇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宿袁州却寄夏远雯明府

遥落暮天迥,飘飘愧此身。

长桥今夜月,孤烛异乡人。

道路同艰阻,生涯共苦辛。

赠君从此去,霄汉有通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豫章旅寓寄家书

为客无时了,今朝独远归。

还愁三径晚,自笑此身非。

酒醒乡关远,镫残晓角微。

题书频雁翼,为扫故园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正月十二日北上留别西湖

春风吹冷段家桥,倦把离觞倚画桡。

胜地昔游余梦想,新年远别欲魂销。

孤山梅树开成雪,九里松声响似潮。

此去燕台每南望,最难忘却是花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