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谁能也学读书痴,园圃三年忘了窥。
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
这首诗《读书》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读书人沉浸于书海中的痴迷状态以及对知识的渴望。
首句“谁能也学读书痴”,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读书人痴迷状态的赞叹与向往,暗示了读书的乐趣和深度。接着,“园圃三年忘了窥”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读书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甚至忘记了身边的日常事务,如同置身于无人问津的荒芜园圃,全身心投入于书籍之中,忽略了外界的一切。
后两句“却恐主人如泄柳,谩携藜杖去何之”,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痴迷状态的复杂性。一方面,读书者担心自己的专注与痴迷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解或误解,就像害怕园主发现荒废的园圃而感到尴尬;另一方面,即使面对这样的担忧,他们仍然会带着简陋的藜杖(象征着朴素的生活态度),继续踏上探索知识的道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整首诗通过对读书人痴迷状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邹浩通过这首诗,既赞美了读书人的精神境界,也流露出了一种对知识力量的敬畏之情。
不详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出自高明盛,归从望族贤。
崇仁膺帝命,积善信家传。
翌翌才三世,冥冥忽九泉。
空馀可铭事,追继采蘩篇。
猎猎霜郊路,铭旌捲朔风。
堂前萱尚北,门外水犹东。
貌入丹青冷,恩留祭享丰。
乡人仰闺范,方看子孙隆。
白发将年往,青衫甫宦游。
从来四方志,曾未一分酬。
幕府残机画,闾门失好修。
惟馀旧秦月,寂寂照新丘。
金丹犹在鼎,马鬣已成封。
梦断飞云鹤,春归绕墓松。
韦编元自若,藜杖竟谁从。
赖有承家子,流光得所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