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遆思诚出盱眙教谕

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当代重儒冠。

固因学舍人才盛,自觉戎藩礼数宽。

一县士风今日见,百年师道后来看。

淮山堂上清于水,莫遣惊尘到杏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成廷圭创作的《送遆思诚出盱眙教谕》,表达了对朋友遆思诚赴任教谕的期许与祝愿。首联“年年送人作校官,也知当代重儒冠”写诗人每年都要送别他人担任教育职务,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儒家知识分子的重视。颔联“固因学舍人才盛,自觉戎藩礼数宽”赞美了旴眙地区学府人才济济,同时暗示了当地对待教师的礼遇和宽容。

颈联“一县士风今日见,百年师道后来看”进一步强调了旴眙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尊师重教的传统,认为这种风尚将会影响未来许多代人。尾联“淮山堂上清于水,莫遣惊尘到杏坛”以淮山的清澈比喻教育环境的纯净,希望朋友能保持清廉,不受世俗干扰,守护好教育的净土——杏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也寄寓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深关切,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542)

成廷圭(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 字:原常
  • 籍贯:元芜城

相关古诗词

和张仲举博士见寄至日诗

衡门风雪人稀到,一个幽轩竹四围。

半子送年将旧酒,诸孙迎岁索新衣。

惊鸿此日犹南去,老鹤何年共北飞。

却忆太常张博士,天香携袖早朝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题渔乐手卷

江湖如此两閒人,除是玄真与季真。

长笛自吹皆古调,短篷相并即比邻。

科头不异今渔者,托迹空闻古逸民。

亦有渌阳湖上客,买舟来约理丝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一月十四日有感寄江州太守李子威(其一)

清朝如此盛公卿,何以摅忠答圣明。

数月未收蕲水贼,一时谁散武昌兵。

朱门旧邸空文藻,黑夜归舟有哭声。

独使状元贤太守,至今犹捍九江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一月十四日有感寄江州太守李子威(其二)

边报传来实失惊,妖氛独不犯湓城。

义兵一日同生死,信史千年托姓名。

别戍几人回士马,沧江通夜走公卿。

九州尽得如公者,始信文儒有老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