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皇恩(其一)解秀州郡印,次王倅韵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别后何人更相记。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殷勤犹念我,同吟醉。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不道扁舟□云外。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忆君清兴满,无由寄。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毛滂的作品,名为《感皇恩其一·解秀州郡印》,体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故土的深厚情感。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和修辞手法,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

“两岁抚邦人,曾无恩意。”开篇即强调了君王对臣民的关怀与恩泽,即便是在短暂的两年时间里也充满了深厚的情感。

“别后何人更相记。”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渴望有知音能够理解和共鸣。

“题舆玉树,愧与蒹葭相倚。”这里的“题舆”指的是在车轴上刻字以纪念,而“玉树”则象征着高洁无暇。诗人将自己比作低贱的“蒹葭”,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殷勤犹念我,同吟醉。”“殷勤”二字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思念,而“同吟醉”则是诗人希望能够找到知己,一起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画舸相追,孤城已闭。”此处描绘了一种动人的画面,尽管船只依旧追逐,但那座曾经熟悉的城已经关闭了门户,这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与难以重返的情怀。

“不道扁舟□云外。”这里,“不道”意味着诗人对远去的往事不愿再提,而“扁舟”指的是那被遗忘在云端的小船,象征着那些已经消逝在记忆中的片段。

“夜分月冷,一段波平风细。”夜晚的宁静与月光的清冷,以及水面上的波纹和微风,都营造出一种安详而又寂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

“忆君清兴满,无由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深切怀念,但这种情感却无处寄托,只能留在心中。这也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毛滂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厚的文学功底。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感皇恩(其二)镇江待闸

绿水小河亭,朱阑碧甃。江月娟娟上高柳。

画楼缥缈,尽挂窗纱帘绣。月明知我意,来相就。

银字吹笙,金貂取酒。小小微风弄襟袖。

宝熏浓炷,人共博山烟瘦。露凉钗燕冷,更深后。

形式: 词牌: 感皇恩

摊破浣溪沙/浣溪沙(其二)

日转堂阴一线添。使君和气作春妍。

祗有北山轻带雪,见丰年。

残月夜来收不尽,行云早起更留连。

急剪垂杨迎秀色,到窗前。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摊破浣溪沙/浣溪沙(其三)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雨色流香绕坐中。映阶疏竹一丛丛。

不奈晚来萧瑟意,子猷风。

潋滟满倾金凿落,淋漓从湿绣芙蓉。

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摊破浣溪沙/浣溪沙(其一)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

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

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

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

形式: 词牌: 山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