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荆公祠

治术平生薄汉唐,致君尧舜岂文章。

早知红鹤非吾侣,善用青苗即社仓。

忧国心惟天可鉴,名山身与世相忘。

挟书我爱俞清老,驴背从游几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吴嵩梁对王荆公(王安石)的评价和纪念。首句“治术平生薄汉唐”表达了作者认为王荆公的政治理想超越了汉唐时代,他追求的并非单纯的文学成就,而是以改革济世。次句“致君尧舜岂文章”进一步强调王安石致力于将国家治理提升到理想化的境界,而非仅仅依赖文学才能。

第三句“早知红鹤非吾侣”暗示王安石不拘泥于传统,他的志向与那些只关注个人声誉的人不同。第四句“善用青苗即社仓”提及王安石的青苗法,这是他试图解决农民借贷问题的经济措施,实际上也是在为社会福利做贡献。

第五句“忧国心惟天可鉴”高度赞扬了王安石的爱国之心,他的忧虑和付出只有上天能明察。最后一句“名山身与世相忘”则描绘出王安石淡泊名利的形象,他更愿意在自然中寻找宁静,与世无争。

结尾“挟书我爱俞清老,驴背从游几夕阳”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王荆公的敬仰,想象自己骑驴伴随王安石游历,沉浸在历史的沉思中,夕阳西下,寓意着对这位伟大改革家的深深怀念。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王安石政治智慧和高尚品格的诗篇。

收录诗词(27)

吴嵩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梅岭谒张文献公祠

梅鋗战迹已寒灰,翠壁千寻凿险开。

蛛网不蒙金鉴录,马嵬争见玉环来。

少牢遣祭恩徒重,秋燕缄诗事可哀。

荐士谁知心更苦,荔支晚出是奇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画

遥山开晚晴,空翠来未已。

一鸟步斜阳,自饮寒江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

甲申以后南都亡,鲁王监国先唐王。

钱沈两公已前死,孤臣独有滃洲张。

公心奉鲁兼和唐,丹忱耿耿惟高皇。

颁诏通使礼所有,隆准支派皆天潢。

鲁王兵败入闽境,谁其主者张名振。

唐王前死郑帅骄,饩馈惟修寓公敬。

公心奉鲁乃和郑,海上联军军势盛。

终挟郑师溯江上,一夕烽连京口镇。

上游郡县纷来归,控扼江楚横旌旗。

王师不来郑不走,孝陵云树生光辉。

岂料师熸挂帆去,江督屯兵扼归路。

孤军无继士卒散,夜走空山倦徒步。

入险出险归天台,妇子感泣父老哀。

桑榆末路思再奋,旧时部曲还归来。

桂王立滇名更正,监国去号归同姓。

郑师取台休士卒,两岛孤悬待天命。

滇中既陷蛟龙升,郑帅继死鲁亦甍。

从此孤臣更无望,痛哭天地悲山陵。

散军归去居悬岙,海上寒潮共悲啸。

昔为崖山今首阳,古今忠义同凭吊。

夜深故校潜缚公,从容就义全孤忠。

门生参军及舟子,感君忠义皆相从。

遗诗自爱青山色,思葬于坟岳坟侧。

可怜遭际视两公,凭藉无资心更恻。

沈公完节金陵城,归骨无地悲同盟。

钱公有墓在黄蘖,三忠海上垂其名。

我寻公墓南屏下,朱鸟招魂泪盈把。

长松风卷怒涛来,仿佛云旗与风马。

形式: 古风

阿?曲和赵璞函娵隅集中作

东寺花幢梵声起,马蹄逸矣平章死。

千秋遗恨泣韶颜,一片清泠桥下水。

段家九叶擅雄才,亲为梁王百战来。

已见红军归蜀道,俄闻玉女降秦台。

秦台明月夜当午,烛暗双花闻笑语。

苍山岚暖郁朝云,洱海波春蒸暮雨。

雨云暮暮复朝朝,翠被浓香梦不消。

甲帐健儿横铁笛,丁帘侍女按璚箫。

甲帐丁帘行乐地,鱼腹有人传锦字。

鸳鸯独宿亦无憀,屏帷春雨悲捐弃。

七星关外认归程,旧侣难忘故剑情。

孤坐肉屏听铁立,果然小别抵三生。

碧鸡金马无传箭,重来祇为新婚恋。

方幸蛾眉百岁齐,谁知雀胆中宵变。

愿共双飞返故林,夜深苦口说丁宁。

可怜儿女更番动,争奈英雄不肯听。

来朝闻变惊魂碎,黄泉虽誓身难代。

佛塔烟中哭鬼雄,蟂矶心事真无奈。

云片波潾吊影孤,雁门梦断泣呜呜。

从臣更惜杨渊海,灵草难寻押不芦。

西师重袭仍难制,呼救空劳走书币。

虎子难堪此日言,狙公应悔当年计。

已卜天心眷建康,眼看走死笑梁王。

菜坪华岫知何处,春草残墓吊夕阳。

玉案山平险难控,花暗银棱亦如梦。

南征望重颍川侯,不容故事依唐宋。

祇有僧奴志不移,复仇心事托题诗。

至今金齿江山外,尚有乌蛮说绣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