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的《代张邑侯门人题赠公册》。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张邑侯品德与功业的高度赞扬。
首联“不愧贤良有道科,完名身后竟如何”,开篇即以“贤良”二字点出张邑侯的高尚品德,同时提出疑问,引出下文对其身后名声的探讨。接着,“完名”一词,既是对张邑侯生前功绩的肯定,也暗含对其身后名声的期待。
颔联“一经世业来丹诏,万石家风映五紽”,进一步描绘了张邑侯的功业与家风。通过“一经”、“世业”、“丹诏”、“万石”等词语,展现了其在社会、家庭层面的深远影响。特别是“万石家风映五紽”,以“万石”喻指众多家庭,以“五紽”象征尊贵地位,形象地表现了张邑侯家风的崇高与广泛传播。
颈联“颂鲁定知纯嘏远,拜虞因就养堂多”,运用典故,进一步赞美张邑侯的德行与影响。通过“颂鲁”、“拜虞”等历史事件,以及“纯嘏”、“就养堂”等象征性描述,强调了张邑侯德行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对后世的教化作用。
尾联“只今海国弦歌里,门下何当有废莪”,将话题转至现实,表达了对张邑侯在当今时代仍能影响人心的期待。通过“海国弦歌”这一形象,描绘了张邑侯思想与精神的广泛传播,而“门下何当有废莪”则寄寓了对张邑侯能够继续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邑侯品德、功业、家风及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杰出人物的全面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