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悼杨公缊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得君虽恨晚”,诗人感叹与友人相遇的时间太迟,心中充满了遗憾。接着,“白发幸前期”一句,既是对友人年岁已高的感慨,也是对能够提前预见离别的一种无奈接受。这两句诗通过时间的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分手遂陈迹,晤言成独悲。”描述了与友人分别后,往日的交谈和相聚成为了回忆中的孤独悲伤。这里通过“陈迹”和“独悲”两个词,形象地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空虚感和孤独感。
“隙驹得未久,风烛不胜危。”进一步阐述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诗人将生命比作“隙驹”(指马蹄在缝隙中一闪而过),强调时间的飞逝;又以“风烛”(风吹的蜡烛,比喻生命即将燃尽)来象征生命的脆弱和不可预测的危险。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最后,“讵有修文选,高天可易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哀痛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似乎在问,是否真的有人能修正命运,让高远的天空变得易于理解?这句话蕴含着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与友人相遇、分别以及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情的哀悼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