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寄外》由清代诗人潘端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首句“独倚纱窗画阁深”,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独自一人倚靠在深邃的画阁纱窗旁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秋千架上月相侵”一句,将画面进一步展开,秋千架与月光交织在一起,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复杂。
“天街今夜凉如水,露滴芭蕉珠泪倾”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夜晚的凉爽比作清澈的流水,而露珠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则仿佛是主人公泪水的倾诉,形象地表达了她内心的哀愁与思念。
“风淡淡,夜沉沉”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深沉,与前文的凉意相呼应,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背景。接下来,“那堪愁绪苦萦心”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难以承受的愁绪,这种愁绪如同缠绕在心头的丝线,无法解脱。
最后,“弹琴欲遣胸中闷,拨尽朱弦闷转深”则以弹琴的动作来寄托主人公排解愁绪的努力,然而即便如此,心中的愁闷似乎并未减轻,反而更加深刻。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无奈与挣扎,也加深了读者对她内心世界的理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秋夜中思念远方爱人、内心充满愁绪的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痛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