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面面青山不记名,想知宜雨亦宜晴。
去来自在云千叠,高下无多屋数楹。
晨诵昼弦俱乐事,春光秋月总诗情。
个中真乐谁能识,不问人间枯与荣。
这首诗名为《寄题列岫》,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诗人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自在的画面。首句“面面青山不记名”,写出了山峦连绵,无名无姓的自然之美,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次句“想知宜雨亦宜晴”则表达了山景随天气变化而展现出的不同风貌,无论是雨后清新还是晴日明媚,都让人心生喜爱。
第三句“去来自在云千叠”,通过描绘云雾缭绕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山的空灵与自由。接下来,“高下无多屋数楹”,寥寥几间房屋,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突显出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晨诵昼弦俱乐事”,诗人描述了清晨读书、白天弹琴的生活乐趣,这些日常活动充满了诗意。最后两句“春光秋月总诗情,个中真乐谁能识”,诗人感慨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领略到这种远离尘世喧嚣的自然之乐,不被世俗的荣辱所左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不详
一气同流举切身,胡然于此限比邻。
直须静处工夫到,便觉闲中意思真。
心远独游千载上,客来共醉一樽醇。
寓形宇内皆生意,何但名园草木春。
路势弓腰转,湖光鉴面开。
稻田春事给,村碓晚舂催。
问宿尚十里,与谁同一杯。
自怜今日首,频作望乡回。
清明恰值雨晴时,剩喜邻僧福有诗。
十里懒寻沽酒旆,一编深下读书帷。
放怀是处青春好,无事于中白日迟。
况是精蓝去家近,兴来何惜瘦藤支。
是处皆炎热,澄江消客忧。
相邀读书罢,同作浴沂游。
自喜坐茂树,谁能唤小舟。
月华如有待,先在柳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