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水.红叶

断岸高林,乍添绛彩纷如许。

拒霜花映,斗冷艳、还应输与。

隔水轻笼山霭,依约桃千树。浑不省、醉绿阴处。

且唤渡。傍几个、翠蓑小艇,宛棹入、残霞去。

雁风翻锦,早乱堕、苍茫渚。

才没旧村沙径,红到红桥路。渔翁扫、赪片炊香黍。

形式: 词牌: 簇水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李符的《簇水·红叶》描绘了一幅秋日湖畔的绚丽景象。"断岸高林",画面首先展现的是岸边高大的树林,随着季节变换,树叶染上了深浅不一的红色,仿佛增添了一层鲜艳的色彩。"拒霜花映",这里的"拒霜花"可能是指菊花,它们在寒霜中盛开,与红叶相映成趣,但似乎在争艳中稍逊一筹。

"隔水轻笼山霭",远处的山峦被薄雾轻轻笼罩,与近处的红叶形成对比,增添了神秘和朦胧之美。"依约桃千树",隐约可见的桃花树群更显秋意浓厚,与红叶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醉绿阴处",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仿佛沉醉于绿色树荫下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呼唤渡船,"唤渡"的动作体现了他对这美景的留恋。"翠蓑小艇",乘着小舟穿行在残霞之中,"宛棹入"的动态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雁风翻锦",大雁在空中翱翔,如同翻动的锦缎,"乱堕"的动态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

"苍茫渚"描绘了开阔的水面,而"红到红桥路"则暗示了红叶的蔓延,直至红桥边的道路上。最后,"渔翁扫、赪片炊香黍",渔夫在夕阳下清扫着岸边,准备烹饪新捕的鱼,画面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温馨的句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湖畔的红叶景色,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有生活气息的融入,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收录诗词(190)

李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小重山.盆景

红架方瓷花镂边。绿松刚半尺、数株攒。

斸云根取石如拳。沉泥上,点缀郭熙山。

移近小阑干。剪苔铺翠晕、护霜寒。

莲筒喷雨算飞泉。添香霭,借与玉炉烟。

形式: 词牌: 小重山

一痕沙.偶题秦淮酒楼

廿四桥头昨岁。十一陵边今岁。江北又江南。

旧征衫。也胜年时路远。雁塞龙番游倦。

放棹即家林。漫愁吟。

形式: 词牌: 昭君怨

霜叶飞.俞邰雪客索重九词,同蘅圃赋答

白门凋柳寒犹浅,黄花开遍鸳甃。

竹间小阁也须登,望蒋陵烟岫。正苦忆、分糕漉酒。

楮园人共梨庄友。

看乱峰霜叶,绿齿踏珊瑚,一双词笔应斗。

因甚片幅云蓝,新声未写,翻问羁客吟袖。

垂裙风砚烧馀半,奈赋情非旧。但只爱、红螺在手。

明朝拟访清溪口。

更醉小重阳,破帽簪萸,去寻牛首。

形式: 词牌: 霜叶飞

丰乐楼

霜天正排字雁,恋樵林钓渚。

典裘醉、孙楚楼头,华夫吟屐曾住。

忆同溯、冰潮挂席,君归四百烟峰去。

为寒梅,琼萼东风,乱零无主。

我亦西游,鸟道束马,满青袍瘴雨。

点苍客、才整蛮装,洞庭红照烽橹。

纵题书、禽衔不到,黯凝睇、珊瑚洲树。

著秋衣,香叠芙蓉,采兰何处。

凌波军散,便拨荪桡,秣陵寄倦旅。

画船有、比肩人载,月姊应是,笔格梳函,锦鲛绡护。

东田翠麓,松扉堪结,漫伤前度吹箫偶。

更闲寻、细草钿车路。

离箱乍启,且翻叶叶银钩,几卷岭外新语。

凫花一盏,蜜炬双条,话别情最苦。

对寂寞、山川如此,忍听空江,拍浪声中,又催津鼓。

残星浦口,藤鞭茸帽,诗腰鞍背人影瘦,觅金门、饥朔神仙侣。

重来还约明年,柳碧卢沟,那时记否。

形式: 词牌: 莺啼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