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歌

蜘蛛网破蜻蜓走,燕子穿花避鸦舅。

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

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

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

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

世间万事无不然,人或设机天却否。

莫将閒虑挂眉头,不如且进杯中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螳螂捕蝉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画卷,通过一系列动物的行为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与微妙平衡。

首先,蜘蛛网破蜻蜓逃,燕子穿花避鸦舅,描绘了自然界中弱小生物的生存策略。蜘蛛网的破败和蜻蜓的逃脱,以及燕子对危险的回避,体现了生物面对威胁时的智慧和适应性。

接着,幽人睡起静中观,更有蝉声在高柳,展示了宁静与和谐的一面。幽人醒来,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世界,蝉鸣声在高柳间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随后,螳螂捕蝉蝉未知,黄雀又拟螳螂后,揭示了自然界中的捕食关系。螳螂试图捕食蝉,但蝉对此一无所知;紧接着,黄雀也准备捕食螳螂,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捕食链。这一系列事件展示了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接着,儿童调黐欲黏雀,竿动雀惊儿缩手,描绘了人类介入自然界的场景。孩子们尝试用黏性物质捕捉小鸟,但当竿子移动时,小鸟受到惊吓,孩子也因害怕而收回了手。这一情节反映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及其后果。

最后,须臾螳螂亦引去,彼蝉蚩蚩得无咎,描述了螳螂离开,蝉安然无恙的情景。螳螂最终离开了现场,蝉得以继续其生活,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一结局暗示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关系。

整个诗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自然现象,探讨了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适应性、捕食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以及自然界中的和谐共存。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复杂性,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避免过度干预,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采桑曲

清晨采桑露如雨,妾身本是良家女。

使君有妇妾有夫,妾请使君听妾语。

人生节义重移山,一女二夫非等閒。

秋胡黄金道旁意,直见生死嫌疑间。

不惜朱颜镜中老,只恐蚕多叶稀少。

蚕多叶少蚕苦饥,蚕少不堪衣债讨。

朝桑暮桑欲如何,缫车未停催上梭。

无心巧妆浓画蛾,镜台蛛丝萦网罗。

形式: 古风

存介斋箴

人或未然,我审其几。人图已然,我防其微。

静而能虑,动则弗违。避恶如仇,从善如归。

毋蔽尔明,视于无形。毋塞尔聪,听于无声。

悔吝先觉,咎从何生。是谓存介,慎保令名。

形式: 四言诗

读书庄为张梦辰

榆柳荫我门,萝薜网我屋。

开窗与山对,逶迤见深谷。

风来地如扫,云傍檐下宿。

药苗青盖畦,桑柘连村绿。

半间鹤平分,清玩靡不畜。

纵横列左右,画卷杂诗轴。

无侣酒一壶,有客棋再局。

好琴弃书置,惜书典琴赎。

笔床乾燕泥,茶烟暗溪竹。

同游半纡绂,诸弟皆食禄。

经年不入市,邻曲还往复。

黄鸡啄黍肥,今岁畬田熟。

新春已储庤,机鸣绢盈柚。

衣食在温饱,官赋期早足。

理乱既不知,亦竟忘宠辱。

白头抱遗经,自课儿曹读。

形式: 古风

六有斋

人性靡不善,至理无古今。

苟能希圣贤,彼心即吾心。

升高必自卑,历浅当就深。

庄岳置数年,楚子亦齐音。

我友清老裔,超然脱尘簪。

挥手谢声利,耕凿东溪浔。

延师教孙子,买书不论金。

暇日私绪馀,闻善意所钦。

六有用名斋,佩服作规箴。

言动慎躁妄,日夕思无淫。

以兹瞬息微,存养防牟侵。

仰止敢或懈,常若横渠临。

春风扇微和,凉月敷清阴。

幽花拂檐舞,好鸟当窗吟。

于时一壶酒,自酌还自斟。

其中有真乐,乐向其中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