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意

浮云扫尽天如水,十里疏钟到野堂。

窗纸月明人不睡,屋茅霜冷夜初长。

归休固已师沮溺,承学犹能陋汉唐。

安得子孙常念此,不妨世世业耕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浮云散去天空如清水一般清澈,十里之外的稀疏钟声传到野外的厅堂。
明亮的月光照在窗纸上,人们却难以入眠,屋檐上的霜冻预示着夜晚的漫长。
我已经决定像古代隐士沮溺那样归隐,即使学习也只求浅陋的知识,如同汉唐时期一样。
如何能让子孙后代常常记住这些,让他们世代传承务农种桑的生活方式呢?

注释

浮云:比喻世事的纷扰。
天如水:形容天空清澈如水。
疏钟:稀疏的钟声,通常代表寺庙或乡村的报时。
野堂:野外的厅堂,指简朴的居所。
窗纸月明:月光透过窗纸洒落。
人不睡:人们难以入睡。
屋茅:屋顶的茅草。
霜冷:霜降天气寒冷。
归休:归隐退休。
师沮溺:以古代隐士沮溺为榜样。
陋汉唐:追求简朴的生活,如同汉唐时期。
子孙:后代子孙。
常念此:常常记取这样的生活。
业耕桑:从事农业和养蚕织布的劳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夜意》,描绘了夜晚宁静而深沉的景象。首句“浮云扫尽天如水”以比喻手法,写出了秋夜天空的清澈,仿佛浮云被扫净,只剩一片宁静的水面。接下来的“十里疏钟到野堂”则通过远处传来的稀疏钟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乡村的寂静。

“窗纸月明人不睡”描绘了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室内,尽管夜深人静,但诗人并未入眠,可能在思考或回味。最后一句“屋茅霜冷夜初长”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寒冷,屋外茅草上结霜,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诗人感慨自己归隐田园,效仿古代隐士沮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示自己仍保持着求学的热情,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不忘汲取知识,超越汉唐。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期望,希望他们能铭记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世代务农为生,保持淳朴的家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教育理念,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夜意三首(其一)

名姓人谁记,形骸老渐侵。

酒悭停剧饮,诗退负高吟。

雨隔疏更断,云藏古院深。

衰迟常兀兀,惆怅少年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夜意三首(其二)

心清知睡少,气定觉神凝。

但有一无愧,何妨百不能。

灯昏如隔雾,研冷欲生冰。

兀尔遗身世,东窗待日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夜意

居家元是客,在俗亦如僧。

点滴檐间雨,青荧帐外灯。

壮心终蹭蹬,去日捷飞腾。

不及寒沙雁,来时下杜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夜意

洒地移床曲槛前,葛衣萧爽接䍦偏。

庭空秋近露沾草,月落夜阑星满天。

静待微风停素扇,旋消残酒漱寒泉。

翛然自与氛埃远,安用骑鲸学水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