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王安国

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

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处厚对王安国的戏谑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王安国才华与外表之间反差的幽默调侃。

首先,“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两句,以唐代诗人温庭筠(飞卿)和宋代诗人苏轼(思道)为例,通过“温钟夔”和“魁肥”的形象比喻,既赞美了温庭筠的才华,也暗示了苏轼的身材特点,巧妙地将两位诗人联系起来,为下文的对比埋下伏笔。

接着,“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两句,进一步通过典故来描绘王安国的才华。江淹以擅长写五色之笔而闻名,庾信则以文采斐然著称,这里用“善啖笔五色”和“能文腰十围”来形容王安国的文采出众,同时也暗含着对王安国身材的调侃。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通过“粉泽”和“珠玑”的对比,强调了王安国内在才华的丰富与外在形象的平凡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王安国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个人形象的善意玩笑。

最后,“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两句,描绘了一幅轻松愉快的画面,王安国与友人在洛阳社相聚,饮酒畅谈,不拘小节,展现出其洒脱自在的一面。这种对王安国性格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立体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诗作不仅有对才华的赞美,还有对个性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对比以及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不失风趣的王安国形象,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相互欣赏、彼此调侃的文化氛围。

收录诗词(20)

吴处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一首

是身如泡幻,尽非真实相。

况兹纸上影,妄外更生妄。

到岸不须船,无风休起浪。

唯当清静观,妙法了无象。

形式: 偈颂

游沃洲山真封院

幼年曾读乐天碑,及壮亦览高僧传。

闻有沃洲风景佳,脚未能到心空羡。

近至新昌披县图,此山乃在吾厩圈。

想像时时挂梦魂,欲一游之念无便。

夜来人报天姥雪,今日趁晴初出县。

酸风瞥瞥吹我须,寒气棱棱刮人面。

半膝短衫翻以轻,独脚小轿快而健。

不知路入幽涧长,但觉山随白云转。

靠昏投宿梅林村,侵卯便过真封院。

新霜滑澾行李难,一步一拄一回眩。

养马坡前秋草黄,骏骨已埋无复见。

放鹤峰头树影孤,鹤不来归云漫漫。

入门触物皆荒凉,尘几蠹经三五卷。

饿鸦叫噪绕生台,野雀毰毸集寒殿。

老杉千尺惟空腔,犹有枯藤半萦缠。

忆昔江左全盛时,十有八人皆俊彦。

或吟或啸或遨嬉,不觉回头垂缨弁。

林泉耽味久成癖,鱼鸟留连老忘倦。

前有道猷后法潜,锡杖卓泉坚志愿。

晚则道林经构之,左右前后遂完缮。

烟霞一窟直几钱,买醭商量价何贱。

聚徒数百日高谈,供有香花斋有面。

岁时浸久山浸荒,种粟烧畬耕掘遍。

茂林髡?无几存,莽荡周回空一片。

惟馀溪水清汪湾,百匹秋光泻寒练。

古今兴废尽如斯,欲去使人还恋恋。

形式: 古风

游五泄山

烟霞一坞两山源,石壁寒垂瀑布泉。

人事是非空缭绕,水声今古自潺湲。

月留吟客眠寒榻,风送樵翁下翠巅。

檀篆未消炉火燠,夜长人静好谈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留题云门山雍熙院

三寺峙若鼎,四山合如环。

偷携野人杖,默叩禅翁关。

草树冬不老,云烟秋更闲。

飘飘物外兴,又逐归禽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