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

病起柴门春已深,迟迟日影向前林。

杨花落尽曾生肘,萱叶齐来好树襟。

渡海月经闻五石,垂堂炯戒谬千金。

何曾行乐城东去,憔悴空知作楚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的《病起》。诗中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对春天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首句“病起柴门春已深”,点明了诗人从病中恢复,春光已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迟迟日影向前林”一句,通过缓慢移动的日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悠长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杨花落尽曾生肘,萱叶齐来好树襟。”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杨花的飘落比作生长在肘部,萱叶的茂盛比作树襟的装饰,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生命自然更替的感慨。

“渡海经年闻五石,垂堂炯戒谬千金。”这两句借用了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渡海经年,意味着经历了长时间的漂泊与磨难;五石之闻,可能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仙药,象征着追求理想与真理的艰难过程;垂堂炯戒,则是警示语,提醒人们要警惕危险,避免轻信谬误,强调了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

最后,“何曾行乐城东去,憔悴空知作楚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他未曾真正去享受城东的繁华与欢乐,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楚吟,是中国古代楚地的民歌,常用来表达忧郁或哀愁的情感,这里则寓意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经历与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园坐月

独坐中园欲二更,栖乌寥绝树无声。

六时莲水风微动,五色瓜田月倍明。

狭室自娱真已幸,离居相望不堪情。

朝来雨过林林绿,閒夜谁教白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薛二过宿归后却寄

翩然来对草堂閒,又爱元亭自闭关。

沿岸棹随黄犊去,向汀人共白鸥还。

蝉追高唱传深柳,雨漱微酣到暝山。

后日相思寻步履,隐囊依旧绿苔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怀一灵上人塞上

方袍经岁曳边尘,一雁横秋鵙送春。

碎叶不飞穷海路,征蓬那顾住家人。

烟开山院临关月,雪映龛灯吊野燐。

白马经尊驴背字,只今诗思几由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薄游方归过某生馆

长松一路接柴荆,昨日言归轸友声。

翠鸟斜飞荷沼漾,玉人端坐竹风清。

舟维坛下歌渔父,琴取闺中抚马卿。

羽翼无多君自爱,秋高鸿鹄谢卢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