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月涧所作的《偈颂一百零三首》中的其九十八首。诗中运用了禅宗公案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禅意。
“指临济,见黄檗”,开篇即以禅宗公案引入,临济宗与黄檗宗都是禅宗的重要流派,这里通过“指”与“见”的动作,暗示了禅悟的过程,即通过直接的指引或观察,达到心灵的觉醒。
“陷虎机深”,“陷虎机”是一个禅宗术语,比喻在禅修中遇到的困难或障碍,这里的“深”字强调了这种困难的复杂性和深入性,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
“接云门,嗣雪峰,送赋过界”,进一步扩展了禅宗的象征体系,云门宗与雪峰宗也是禅宗的重要分支,通过“接”、“嗣”、“送赋”等动词,描绘了禅宗传承与交流的场景,同时也隐含了超越界限、打破常规的意味。
“荐福聻云晴,楚天春欲雨,三草二木皆萌芽”,最后四句则转向自然景象的描写,荐福寺、云晴、楚天、春雨、三草二木,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画面。这里的自然景象不仅美化了诗歌的语言,更寓意着生命的复苏、希望的萌发以及禅悟后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公案、象征手法和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了深刻的禅理与人生哲思,引导读者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