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余省仿宣和三思图》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描绘了对一幅名为“三思”的画作的模仿与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艺术创作与思考过程的深刻理解。
首句“粉本出宣和,秋江渺淡沱”点明了画作的来源与背景,宣和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此处借指高雅的艺术传统。秋江渺淡沱描绘了一幅宁静、深远的画面,为整幅画作奠定了基调。
“离披芦几茎,摇落莲一朵”通过芦苇与莲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自然界的和谐与静谧之美。芦苇的离披与莲花的摇落,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刻画,也寓意着生命的脆弱与流转。
“毵毵三公子,洁羽脩而亸”转而描绘了鸟儿的形象,三公子指的是三只鸟,它们羽毛洁白,修长而垂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鸟儿的美丽与优雅。
“腾声五百年,锦綍经收裹”则将目光投向历史,表达了对艺术传承与时间跨度的感慨。五百年象征着悠久的历史,锦綍则是珍贵的织物,收裹则意味着艺术作品被精心保存与传承。
“余省写生手,仿摹亦称颇”表明了诗人自己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不仅模仿了这幅画作,而且做得相当不错。
“稍命展扩之,宛见薪传火”进一步强调了艺术的传承与延续,如同薪火相传,艺术之美得以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发扬光大。
“藻缋贵取意,会心理则那”指出艺术创作的关键在于表达情感与思想,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华丽。
“于鲁有贤臣,三思事求妥”借用孔子的故事,强调了深思熟虑的重要性,只有经过周密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晰义苟未精,多虑反成琐”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过度思考,以免陷入繁琐与无谓的担忧之中。
“贿齐计固乖,出仆志终果”通过一个故事,表达了对策略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思考,强调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未如文子人,三思亦云可”最后以文子为例,说明了适当的思考与决断同样重要,不必过分拘泥于细节。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与感悟,展现了弘历对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深刻见解,以及他对艺术创作与传承的独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