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休庵屋为流弹所破,持伞御雨,辛子有词云:“形影相偎,阴晴偶换,便是沧桑一度。”叹其谐妙之情,戏赋此阕

词人例梦高唐雨,秋前一庵先破。

漏尽三间,穷生百巧,不买油衣能躲。牵萝计左。

仗笠样圆撑,镜台双坐。

宛醉湖壖,手遮荷叶荡烟舸。

娲皇补也无术,乱来天不管,全付兵火。

红日烧空,黑风吹海,野哭千家怎过。如君尚可。

秪盼到晴天,又排诗课。头上淙淙,一簦谁借我。

形式:

鉴赏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赵熙所作,他以自己休庵屋被流弹击破,屋漏难挡风雨的情景为灵感,表达了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感慨。词中通过“梦高唐雨”和“秋前一庵先破”的描绘,寓言了战乱中的生活困顿,以及个人无法逃避的命运。

“漏尽三间,穷生百巧”写出了贫寒之中生活的艰难与智慧,即使没有油衣也能想出办法应对。“牵萝计左”暗示了无奈之下只能依靠简陋的手段,如撑伞遮雨。“镜台双坐”则描绘了一幅风雨中读书或静思的画面,展现出词人的坚韧与求知之心。

“宛醉湖壖,手遮荷叶荡烟舸”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出在风雨中泛舟湖上的场景,尽管环境恶劣,词人仍试图寻找一丝宁静。“娲皇补天”典故在此寓意着无力改变现实的悲凉,“全付兵火”直指战争带来的破坏。

下半部分,词人感叹“红日烧空,黑风吹海”,形象地描绘了战火下的惨状,哀怜“千家怎过”。然而,即便如此,词人仍怀揣希望,期待“晴天”到来,重新振作,继续他的诗文创作。

结尾处,“头上淙淙,一簦谁借我”以自然景象作结,表达了词人对于知识与精神寄托的需求,但又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整体来看,赵熙的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绘,揭示了战乱时代普通百姓的苦难与坚韧,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574)

赵熙(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拜星月慢.七夕

夜鹊飞时,天狼红处,小阁还搴罗幔。

万古成双,指微云河汉。

笑声动,似觉盈盈鹤驾来往,脉脉鸳帏恩怨。

尽诉情天,忍经秋才见。自洪荒,便结风流眷。

今宵会,几度成圆满。为问那个星儿,是机头新产。

叹嫠蟾抱月年年伴。银潢路,渐学蓬莱浅。

只落得瓜果蛛丝,赚罗池香案。

形式:

玉京秋.牵牛花,草窗韵

银浦阔。黄姑渡河候,此花心切。

藓砌仙根,竹篱露蔓,凉丛千叶。

秋色名蓝半盏,海棠阴、微沁红雪。梦中别。

鹊桥心事,欲提羞说。日照东南先怯。

缀金铃,莓墙半缺。翠染姜梅,香生兰菊,容华都歇。

碧玉娟娟,又送过,灵匹匏瓜时节。冷蛩咽。

还等双星抱月。

形式:

选冠子.白露

水气凝珠,仙心浓夜,月明葭渚苍苍。

把有情纨素,顿换了无情,被谪空房。

沆瀣绿荷,香透罗衣,叶叶生凉。

傍篱根清坐,无穷心事,都付寒螀。

算半年、梦境笳声里,渍方诸泪点,如此红羊。

嗟未来身世,任天南地北,我住何方。

前路问铜仙,秪衰兰送客咸阳。

剩秋娘一笑,黄菊花开,依样成霜。

形式: 押[阳]韵

齐天乐.今宵酒醒图,和频伽韵

明朝此客知何地,樽边画桡先动。

醉浅无眠,愁多畏晓,柳下月明相送。双星一梦。

忍带泪牵衣,唤声珍重。

小小灯花,结将红豆做情种。

阳关休劝更饮,酒阑思昨夜,鸳被还共。

隔水鸡声,收风鱼浦,消尽脸潮红涌。离亭树拥。

问甚日归妆,紫骝亲控。我亦屯田,画中眉翠耸。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