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久旱作问诗(其三)》。诗中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干旱与雨水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现象背后可能蕴含的意义。
首句“问山何意及郊农”,诗人以疑问的口吻,直接指向了山川大地,询问它们对于郊野农事的态度或意图。这里的“山”和“郊农”象征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之间联系的关注。
接着,“天欲为霖不见容”,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测性。这里“天”代表了自然界的力量,而“为霖”则是指降雨,是缓解干旱的重要方式。然而,“不见容”则暗示了天意的不可捉摸,或是某种力量阻止了雨水降临,使得干旱持续。
下半部分,“少闭土囊诛啸虎,也教云气得从龙”,这两句诗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进一步探讨了解决干旱问题的方法。前一句“少闭土囊诛啸虎”中的“土囊”可能象征着地下的水源或蓄水设施,而“诛啸虎”则可能是比喻清除阻碍水源流通的障碍,以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后一句“也教云气得从龙”则表达了希望云气能够顺利汇聚成雨,滋润大地,恢复生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解决干旱问题的积极态度。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