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其四)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鸿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放言(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得失的深刻感悟和超脱的态度。

“人生唯问道如何”开篇就点出了诗人的生命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修养,而非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接下来的“得丧升沉总是虚”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认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过眼云烟。

“宁可飞鸿随四皓”这一句通过比喻,表明作者更愿意像天上的大雁一样自由翱翔,而不愿被世俗羁绊。四皓通常指的是古代的隐士,他们弃官归隐,追求精神自由。

“未能鱼腹葬三闾”则是用典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思考。三闾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活埋于鱼腹之中。这里诗人通过这残酷的情境,强调了生死的不易预知。

“傅岩偶梦谁调鼎”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画面。傅岩是历史上的隐士,而调鼎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紧接着,“彭泽高歌自荷锄”则通过彭泽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彭泽是一位乐道之人,他的高声歌唱和自在耕作,都体现出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精神状态。

最后,“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则总结了诗人的生存哲学。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无争的态度,认为只要心中有道,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即使是在最简单的环境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自由精神和超脱物欲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放言(其二)

荣枯祸福转如轮,幽暗难欺有鬼神。

天上若无司报者,世间争向不平人。

夏虫莫怪冰壶色,秋隼休猜月窟身。

吾道斯文如未丧,且凭方寸托穹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松江亭(其二)

中郎亭树据江乡,雅称诗翁赋醉章。

莼菜鲈鱼好时节,晚风斜日旧烟光。

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倚画栏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武平寺留题

县斋东面是禅斋,公退何妨引鹤来。

长爱座中如洞府,却惭衣上有尘埃。

竹声冷撼秋窗雨,山影青笼晓院苔。

最忆去年飞雪里,煮茶煨栗夜深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罗思纯鹤毙为四韵吊之

雪乾朱澹殒仙姿,千岁无徵事可悲。

埋瘗肯饶鹦鹉冢,飞鸣不到凤凰池。

遗翎尚在飘松径,旧迹犹存傍槿篱。

应得羽人尸解术,夜来何处啄灵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