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悔山即和司马承祯山居洗心韵

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树腥。

出山猿鹤寂,还山梦魂清。

流水断复续,空谷幽而明。

坐我石榻稳,著我罗衣轻。

眼中何所见,太古苔痕青。

耳中何所闻,绝顶波涛声。

吾心既已洗,谁博浮埃名。

无求安有悔,遗身自忘情。

岂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隐居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开篇“山中云霞古,山外草树腥”对比强烈,山内是云霞缭绕的仙境,山外则是充满腥味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反差,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出山猿鹤寂,还山梦魂清”表达了诗人离开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后的宁静与清朗,仿佛心灵得到了洗涤。“流水断复续,空谷幽而明”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明亮,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愉悦。

“坐我石榻稳,著我罗衣轻”描绘了诗人舒适自在的生活情景,石榻的稳固与罗衣的轻盈,都体现了他对物质生活要求的简约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眼中何所见,太古苔痕青”和“耳中何所闻,绝顶波涛声”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述,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界的直接连接,以及对原始、纯净世界的深切感受。

最后,“吾心既已洗,谁博浮埃名”表达了诗人的心灵已经得到净化,不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实。“无求安有悔,遗身自忘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摒弃,以及对情感的超脱。“岂必三山去,即此凌青冥”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了诗人认为不必远赴仙境,只要内心达到某种境界,就能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超越,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4)

叶士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断桥山用少陵白波沙渡韵

欲断不断桥,万丈临坼岸。

有湫起乖龙,破石入云汉。

帝怒割左耳,置之悬崖半。

老猿此回踪,山鸟隔林唤。

涧底云涛翻,陂上雪花漫。

奔湍往复回,喷沫迸且散。

我来临深渊,下视目光乱。

仙境无由登,凡骨自悲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上党二首(其一)

上党天边郡,壶关控扼齐。

群推九州险,全压太行低。

往恨经貙虎,清时绝鼓鼙。

从知秦赵斗,只在故城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上党二首(其二)

天下劲兵处,严疆自古凭。

虹鳞卷飞旆,兽角断悬绳。

三辅真肩脊,河东旧股肱。

至今唐使节,犹得义阳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湘帆图

湘山苍兮湘水流,波平一镜兮轻烟浮。

美人自抱香草怨,鹧鸪啼出苍梧秋。

渺渺波兮汾几曲,帆转随湘兮何处宿。

遥山九面碧参差,暗水浮香流碧玉。

羌峭帆兮何人?涉澧浦兮吊灵均。

披图笑尔日孤往,故乡不忆秋风莼。

棹潆洄兮意超忽,睇峨眉兮在天末。

醉来长啸湘云飞,一笑停帆弄江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