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无肉鸬鹚入水频,双童联网立沙滨。
问渠归得鱼多少,才可为羹了一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通过对渔夫生活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无肉鸬鹚入水频”,诗中的“鸬鹚”指的是捕鱼的鸟类,它们在水中来回穿梭,寻找着食物。这里通过对比,用“无肉”来形容鸬鹚,可能是暗示渔夫生活的清贫。
“双童联网立沙滨”,“双童”指的是两个孩子,他们一同站在河岸边,与父亲一起织网捕鱼。这不仅展示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助,更描绘了一幅和谐温馨的画面。
“问渠归得鱼多少,才可为羹了一人”,诗人的这一询问,实则是对渔夫劳作成果的关切。这里的“羹”指的是一种古代的烹饪方式,用来表达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淡泊明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平凡而真挚生活的情感寄托。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东风吹恨上眉头,两岸桃花瞰碧流。
一片红云飞不起,断霞残照落汀洲。
万事关心两鬓秋,柳灰何用苦文羞。
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
一声渔笛发中流,惊起平沙万点鸥。
去尽青天回欲集,梨花无数落汀洲。
天边新月覆双弯,翠敛云浓特地寒。
我意两山皆土木,诗人浪作有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