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客怀

异乡三十口,亲老复家贫。

无事乾坤内,虚为翰墨人。

岁华南去后,愁梦北来频。

惆怅江边柳,依依又欲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在异乡有三十口家人,亲人年迈家中贫困。
在这广阔天地中无所事事,空有文才却只能做写字的人。
南方的夏季过去后,忧虑的梦境常常向北飞来。
江边的柳树让我心生惆怅,它们随风摇曳仿佛又要迎来春天。

注释

异乡:外地,他乡。
三十口:指家庭成员众多。
亲老:年迈的亲人。
复:又,再。
家贫:家中贫穷。
无事:无所作为,闲暇无事。
乾坤:天地,此处指世间。
虚:空,徒然。
翰墨人:文人,以写作为生的人。
岁华:时光,岁月。
南去:向南流逝。
北来:向北而来,指梦境。
频:频繁。
惆怅:忧郁,伤感。
江边柳:江畔的柳树。
依依:形容柳条轻柔摇曳的样子。
欲春:似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岁末时的离愁别绪。开篇“异乡三十口,亲老复家贫”两句,点出了诗人远离家乡多年,与父母重逢却发现家境贫寒,这种现实的打击让人感到无限哀伤。

“无事乾坤内,虚为翰墨人”表明尽管诗人自己是以文笔为生,但在广阔天地之间,他感到自己的存在微不足道,没有什么实际作为。

“岁华南去后,愁梦北来频”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中的思念。岁月匆匆,不断地向南方流失,而诗人的愁绪却随着梦境一再回到北方,这里的“北来频”暗示了对故乡的深切思恋。

最后,“惆怅江边柳,依依又欲春”中,诗人面对江边的垂柳,感受到的是一种惆怅的情绪。柳树在古代常象征着离别和愁苦,而“依依又欲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时光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又带有无法实现的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国之思、岁月流逝、个人无为等主题的抒情,展现了一位唐代游子在岁暮之际深沉的乡愁和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成都元十八侍御

不见元生已数朝,浣花溪路去菲遥。

客舍早知浑寂寞,交情岂谓更萧条。

空有寸心思会面,恨无单酌遣相邀。

骅骢幸自能驰骤,何惜挥鞭过柞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成都送严十五之江东

江东万里外,别后几悽悽。

峡路花应发,津亭柳正齐。

酒倾迟日暮,川阔远天低。

心系征帆上,随君到剡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成都暮雨秋

九月龟城暮,愁人闭草堂。

地卑多雨润,天暖少秋霜。

纵欲倾新酒,其如忆故乡。

不知更漏意,惟向客边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江上柳送人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

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

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