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宾州》描绘了过岭时的冬日景象与边地的荒凉之感。
首句“过岭冬犹热”,点明了地点与时节,虽是冬季,但越过山岭后仍觉炎热,暗示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接着“缘山夜未宁”一句,将视线拉至夜晚,强调了山岭的连绵不绝,使得夜晚也难以安宁,营造出一种孤寂与不安的氛围。
“树残兵后赭,草发烧馀青”两句,通过“赭”和“青”的色彩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战后的荒芜景象。树木被战争摧残,只剩下赤色的痕迹;野草在烧过的土地上顽强生长,留下一抹青绿。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自然生命力的坚韧。
“西寇迷仙雾,南人候使星”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敌人的行踪比作迷雾中的仙人难寻,而南人则期盼着使者带来的消息,如同等待星星般心急如焚。这两句既表达了对敌人的警惕与防备,也体现了边民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朝廷使者到来的期待。
最后,“民居日稀少,惟见短长亭”收尾,点明了人口的稀少与道路的漫长。民居的减少象征着人口的流失与社会的动荡,而“短长亭”则代表了旅途的艰辛与遥远,整个画面充满了苍凉与悲壮的气息。
综上所述,《宾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地冬日的凄凉图景,通过对自然景观、战争痕迹、人文情感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边民对和平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