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游稽郡,可大师羁旅接待,感见乎诗,将入会稽山赋赠

江山越国秀,风雨客途伤。

地主知交外,香林道路旁。

浃辰情款款,一见话芒芒。

脱我双游屐,分师一口粮。

黑甜春睡足,白话夜茶长。

竹月苍苍过,花风冉冉香。

淳之游淡荡,慧远品矜庄。

身树空尘积,心泥制絮狂。

往还勤麈尾,颠倒发诗囊。

但未烧猪肉,何曾禁酒浆。

秦峰高突兀,镜水碧汪洋。

此是胸丘壑,孤筇任我翔。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寄在游历稽郡时的经历与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风风雨雨、人情冷暖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流露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江山越国秀,风雨客途伤”开篇即点明了旅途的艰辛与自然美景的壮丽,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地主知交外,香林道路旁”则描绘了途中遇到的友人与自然风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浃辰情款款,一见话芒芒”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即使初次见面也能感受到彼此心灵的共鸣。接下来的“脱我双游屐,分师一口粮”则体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平等与互助,展现了佛教文化中“舍己为人”的精神。

“黑甜春睡足,白话夜茶长”描绘了诗人享受宁静夜晚的情景,通过“竹月苍苍过,花风冉冉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使读者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感受到月光洒在竹叶上的静谧。

“淳之游淡荡,慧远品矜庄”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身树空尘积,心泥制絮狂”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最后,“往还勤麈尾,颠倒发诗囊”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频繁交流与创作活动,通过“但未烧猪肉,何曾禁酒浆”表达了对生活情趣的享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感慨,更蕴含着对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晴入云门

草市云门径接连,若耶溪转万峰閒。

晴光新发层层岫,水势频高处处湾。

六寺春分中令宅,三亭花满小何山。

谁当丽句亭桥上,应是清流与白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无为上人静室

孤磬白云里,入门幽意生。

竹篱花束缚,松牖鼠纵横。

响落空潭水,光分远岫晴。

顿忘游力倦,回复涧边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登秦望山兼在道作

高山晨在望,山路险而纡。

白雪清流下,红花嫩叶初。

杖扶诗胆壮,树荫坐情舒。

绝顶展遐眺,晴空一镜如。

形式: 五言律诗

与无为上人移坐石上重烹白乳泉有述

禽鸟欢晴山,寂坐群声閒。

多事口陪客,主人真好閒。

名泉烹白乳,对酒清心颜。

我昨闻此泉,便脱头上冠。

一瓶走十里,两肩今尚酸。

初尝掩其美,师意殊不然。

另烹泉饮我,入口泾渭悬。

虚滑舌上过,此独生回涎。

酝藉耐咀啜,多饮腹不便。

如果得橄榄,李柰何足餐。

如酿得醍醐,鲁酒向壁捐。

或云此山液,较力重一锾。

或云利沉疴,兼补腰肾坚。

宿昔志学道,结庐期泉边。

饮汲以终老,何难成飞仙。

瓶罂走四海,空说惠山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