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兴十六首(其四)

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

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

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古兴十六首》中的第四首。沈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见解。

首句“修道须阴功,留侯亦何为”,沈辽借用了汉初名臣张良(字子房,号留侯)的故事,提出修道之人应当行善积德的观点。留侯在历史上以智谋著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但沈辽在此处似乎对其行为有所质疑,引出下文对留侯是否真正践行了道德原则的探讨。

接着,“区区欲报怨,方为帝王师”一句,沈辽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报怨与成为帝王之师的看法。他认为,仅仅为了报复而行动,即使能成为帝王的老师,也难以称得上真正的道德楷模。这里暗含了对历史上一些权谋家的批评,强调了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辟谷学赤松,强为女子饴”这一句,沈辽提到了古代仙人赤松子的故事,以及某些古代人物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而采取的极端措施。同时,通过“强为女子饴”的描述,可能暗指某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牺牲他人。这反映了沈辽对于道德底线的坚持和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黄石更殉葬,空令后人疑”一句,沈辽提到了黄石公与张良的故事。黄石公将兵书《素书》传授给张良,并要求他将其藏于黄石中,作为对后人的警示。沈辽在这里或许是在暗示,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虽然在当时可能被理解或接受,但在后世却可能引发疑问和争议,留下不解之谜。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反思,也是对后世评价历史的提醒。

综上所述,沈辽在这首诗中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表达了对于道德、权力、人性以及历史评价的深刻见解。他不仅探讨了个人行为与道德原则的关系,还触及了历史传承与后世理解之间的复杂性,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兴十六首(其五)

皖皖何氏女,不食终不饥。

普公南迁日,金镜识仙衣。

清冷少言语,时时露天机。

冥数有时尽,玉棺有馀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古兴十六首(其六)

古人喜功名,冒死立奇节。

嗟我亦何弱,翰墨老蒙拙。

富贵难苟求,耻随世汨没。

千年柏庭下,不负金光骨。

形式: 古风

古兴十六首(其七)

不识扬子云,清峭想玄鹤。

后世欲论文,斯人不可作。

死生固有命,一眚为投阁。

相去已千年,空山甘寂寞。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古兴十六首(其八)

黄叶日已落,西飙易惊衰。

忆昔阳春下,芳华弄葳蕤。

四序不代运,生物皆凌夷。

匆匆盖常理,晚暮令人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