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春夜闻笛》由清代诗人庄盘珠所作,描绘了春夜中笛声与月色交织的情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虑。
“溶溶漾漾”,开篇以水波荡漾之态形容夜色的柔和与宁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馨的氛围。“一笛清宵响”,笛声在静谧的夜晚响起,清脆悦耳,仿佛是夜的低语,唤醒了沉睡的心灵。笛声穿越灯火阑珊的小楼,飘向远方,余音袅袅。
“灯尽小楼人再上,月在柳梢怊怅”,随着笛声的回旋,主人公再次登上小楼,只见月光洒在柳梢头,一片怅然若失。这里的“怊怅”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梁间燕子惊猜,也教伴我悲怀”,燕子在梁间听到笛声,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悲伤,它们或许在猜测主人的心事,或是陪伴着主人一同沉浸在哀愁之中。这一细节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不听怎生便睡,听时春恨偏来”,最后两句表达了主人公难以入眠的心情。无论是听还是不听,心中的愁绪都难以消散。笛声如同春日里的忧伤,不经意间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夜中笛声与月色交织的美丽景象,以及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复杂情感。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画面,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力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