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贺铸的《太平时七首》中的第二首,题为“唤春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来临之际的场景,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天与多情不自由”,表达的是主人公对春情的无奈和无法自主,仿佛春天的到来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带有几分命运的叹息。接着,“占风流”三字暗示了主人公在春色中流连忘返,沉醉于美景之中。
“云闲草远絮悠悠”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悠长的画面,云彩悠闲,草地辽阔,柳絮随风飘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正是“唤春愁”的来源,春天的景色唤起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
“试作小妆窥晚镜,淡蛾羞”描绘了主人公对着镜子轻描淡妆的情景,她试图通过打扮来掩饰心中的愁绪,但那淡淡的眉毛却泄露了她内心的娇羞和忧郁。
最后两句“夕阳独倚水边楼,认归舟”则展现出主人公孤独的身影,她独自站在夕阳下,望着江面,希望能从归来的船只中找到某种慰藉或期待。这句既表达了她的寂寞,也透露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太平盛世中的春愁和孤独,情感深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