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四)

欲送归云不可寻,读君诗句费沈吟。

春无白日常疑浅,水到沧溟未是深。

野竹生来饶苦节,渚莲开后见同心。

最怜犀带桥头月,他夕分明照客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首句“欲送归云不可寻”,表达了诗人试图留住友人离去的渴望,却无从下手的无奈。接着,“读君诗句费沈吟”一句,点出诗人沉浸在友人诗句中的深深思考与回味。

“春无白日常疑浅,水到沧溟未是深。”这两句通过对比春日的短暂与大海的深邃,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深厚。春日虽短,但其美好令人难以忘怀;而情感如同深海,即便看似平静,实则深不可测。

“野竹生来饶苦节,渚莲开后见同心。”这里以野竹和渚莲象征坚贞不渝的情谊与纯洁无瑕的心灵。野竹坚韧挺拔,象征着友谊的持久与坚定;渚莲在水中盛开,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和谐。

最后,“最怜犀带桥头月,他夕分明照客襟。”诗人将情感寄托于月光之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月光如犀带般细腻温柔,照亮了诗人的心扉,也映照着友人的衣襟,传递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五)

菱花荇叶匝双湖,丽日曈曈百里铺。

羲驭久应回北陆,渑池休恨失东隅。

鹅群逸少非无帖,犊鼻相如别有垆。

一咏一觞聊自足,好留春鸟劝提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六)

青泥亭子石阑干,高冢累累照水寒。

泉下朝云何处所,偈中如露未曾乾。

蝇能远道因随骥,草有馀香不让兰。

试问钱塘苏小墓,清明寒食几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七)

已歇黄塘昨夜雷,寺南新筑定曾催。

花名踯躅春长发,竹有茏葱手自栽。

元凯勒铭传在德,左司为郡号多才。

千秋也是寻常事,日月行天似磨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西湖送春次王紫诠使君韵十首时积雨八旬矣四月朔日积雨偶晴故有此作寄余索和十首(其八)

青阳归去不蹉跎,闰岁曾无一日多。

柯斧烂时才顷刻,触蛮争处又干戈。

馀生合付丹砂久,壮志其如白发何。

阿阁凤巢知在迩,春来竹实满前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