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夷山

我来武夷山,远意起千古。

尝疑混沌开,疏凿未经禹。

峡山犹古梁,洪涛莽回互。

行舟留大壑,营巢馀断树。

垠崖波涛痕,隐隐皆可睹。

陶然上古民,要服固深阻。

秦威何桓桓,薄海犹广土。

六合皆涌沸,一枝岂宁处。

尝言十三君,隐隐避秦侣。

一日厌尘寰,泠然遂高举。

上山娱宾云,下山满豺虎。

神仙何渺茫,虹桥想虚语。

桃源亦其类,好事自誇诩。

风气日已开,蛇断出真主。

遂令闽山陬,尽入职方宇。

汉志名始彰,祠堂用鱼脯。

流传世代久,琳宫粲衣羽。

至今此名山,号为神仙府。

恭惟我遁翁,辞辟厥功溥。

于焉卜精庐,溪山九曲五。

图书尽在是,斯地俨邹鲁。

我以负笈生,来兹有年数。

自惭仁智心,未睹高深趣。

斯游亦何意,会心觊真遇。

侃侃平生友,惠然肯来顾。

携手敦夙好,抗志企遐慕。

招我山中游,兹游适予素。

巍巍大隐屏,屹屹天一柱。

前瞻晚对亭,考槃固其所。

何当同心人,相与薙榛莽。

长松期岁寒,脩竹倚日莫。

我自爱此山,踌躇不忍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熊鉌游历武夷山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深深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武夷山的古老风貌,如峡谷、洪涛、断木和历史遗迹,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与沧桑。诗人借用陶渊明、秦始皇等典故,寓言性地表达了对隐居避世、超脱尘俗的追求,以及对神仙传说的思考。

熊鉌自谦未能完全领悟山水之中的高深哲理,但此次游历让他期待能有真遇。他邀请朋友一同游览,并期望在山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如晚对亭的静谧和长松修竹的坚韧。诗人表达了对武夷山的热爱,流连忘返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14)

熊鉌(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 字:去非
  • 号:勿轩
  • 籍贯:建宁建阳
  • 生卒年:1253—1312

相关古诗词

登升真岩

仙宫郁岧峣,仰望如升天。

人生无羽翰,凡骨难神仙。

行险非所愿,攀高已无缘。

且安平易道,聊以返自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赋游高逸轩怀蓝远洞

世情弱卑近,子独志高远。

中庭敞明轩,大字书钜扁。

轩前山百丈,山下水千涧。

摩空屹苍苍,赴壑来滚滚。

神明万宇澄,清旷百虑远。

恭惟孔孟翁,古圣一关键。

勿云仰之高,万象不吾隐。

勿云道之远,千里在发轫。

卓尔固难知,博约端可勉。

一贯未易悟,忠恕力可践。

云胡千载间,架漏安蹇浅。

下者志富贵,妾妇视仪衍。

次者志功名,童子羞管晏。

知子质直资,勿惮廑考问。

五夫小洛阳,犹当有文献。

当年胡与刘,水泉得源本。

及门紫阳人,斯道益弘阐。

四海褰孤风,百世想遐韵。

未登泰华高,丘阜即层巘。

未涉海沧远,沼沚亦深沔。

志高犹恐卑,志远犹恐迩。

周公思三王,伊尹乐尧舜。

宣尼万世师,道在兼祖宪。

志大心欲小,勖子宜重慎。

作诗代座箴,我亦持自警。

形式: 古风

赫曦台四景(其三)中夜白云

赫曦中夜真奇绝,起视茫茫大瀛渤。

风涛雪浪无际涯,绝岸时看孤岛出。

洪炉巨甑如蒸炊,囿形宇宙非金石。

直凌倒景窥三光,俯见尘寰如超越。

形式: 古风

赫曦台四景(其二)中宵皓月

赫曦日夕真奇绝,最好中秋看明月。

竦身飞上第一峰,不觉清寒近天阙。

初离海角犹朦胧,行到天心转光洁。

今宵端正照山河,长笛一声愁欲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