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

儒释虽云异,天涯放逐同。

五车开道路,一棒击虚空。

梅州惭妙喜,蜀国失文翁。

敢谓天将丧,应知吾道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名为《儒释》。诗中探讨了儒家与佛教在精神追求上的共通之处,以及在流放或逆境中的相似命运。释函可巧妙地运用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儒释虽云异,天涯放逐同”,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尽管儒家与佛教在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上有所不同,但当个体遭遇放逐或逆境时,两者的精神体验却能产生共鸣。这种共鸣不仅体现在对困境的共同理解上,更在于对自我超越与心灵净化的追求。

颔联“五车开道路,一棒击虚空”进一步展开这一主题。这里,“五车”借用了古代典籍的庞大数量来象征儒家学问的博大精深;“一棒击虚空”则以佛教禅宗的棒喝法门比喻,强调在精神层面的直接触动与顿悟。两者的结合,既展示了知识与智慧的广阔,也揭示了在面对人生挑战时,无论儒家还是佛教,都追求着心灵的解放与真理的直觉认知。

颈联“梅州惭妙喜,蜀国失文翁”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梅州与妙喜、蜀国与文翁,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教育成就。然而,在诗人的笔下,这些辉煌的历史成就似乎在某种意义上失去了光芒,暗示了即使在文化繁荣之地,也可能面临精神失落或道德滑坡的风险。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隐喻。

尾联“敢谓天将丧,应知吾道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与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面对可能的衰败与困境,诗人并未悲观地认为“天将丧”,而是意识到“吾道穷”,即认识到在追求真理与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与挑战。然而,这种认识并非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深刻的洞察与自我激励,鼓励人们在逆境中继续探索与坚持,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综上所述,《儒释》一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儒家与佛教在精神追求上的共通性,以及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共同体验。它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个人成长与精神探索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悼骡三首(其一)

淡泊幸相守,残躯赖尔扶。

忽然辞我去,愈觉一僧孤。

牛骥嫌同皂,风沙怯远途。

自今能解脱,含泪奠生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悼骡三首(其二)

一钵同行乞,三年不厌贫。

崎岖劳曲折,雨雪共酸辛。

何忍抛愁骨,翻如失故人。

言寻旧竹杖,彳亍更谁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悼骡三首(其三)

所苦不能待,春深老渐长。

殊形宁受畜,驯性最难忘。

沟壑尔先俟,冰霜我独尝。

伤心惟闭户,咫尺即羊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布帷

世事凭兹隔,高眠梦亦空。

青编落枕上,白日在山中。

此外无宁处,何人可与同。

有时开放入,溪月并松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