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谒陵次三江送行韵

初阳映雪暖欲蒸,千门瑞气通诸陵。

朝廷报本严奠扫,秩礼远自前王兴。

秋霜春雨意惨惨,奁香篚帛心兢兢。

高皇统天祀万世,奋自垄亩挥戟矜。

两都并建始文祖,鼎命重为诸孙凝。

传闻桥山初启邑,鸾舆玉趾几降登。

小臣何幸得将事,敢论暑雨仍寒冰。

经涂百里净如扫,舆夫踊跃誇力胜。

回龙小憩才半道,瞬息已睹洪仁灯。

入门弛担随所适,东寮西馆各有朋。

山僧频见头亦白,为我载演牛车乘。

寒光淩乱入窗户,起视海月摩空升。

瑶宫银阙自万古,虽有晦蚀无亏增。

嫦娥悄立如有恨,欲斩桂树嗟谁能。

斋居元不碍酬咏,公诗险语何层层。

磨崖拟刻永昭颂,挽断千仞寒溪藤。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冬至谒陵次三江送行韵》描绘了冬至时节,皇帝前往陵墓祭祖的庄重场景。首句“初阳映雪暖欲蒸”展现了冬日阳光照耀下的雪景,温暖而祥瑞。接下来的诗句“千门瑞气通诸陵”渲染了皇家祭典的神圣气氛,以及对祖先的深深敬仰。

“朝廷报本严奠扫”表达了对祖宗的尊重和感恩之情,“秩礼远自前王兴”追溯了祭祀制度的源远流长。诗人感慨“秋霜春雨意惨惨”,暗示着岁月更迭,但尊崇之心不变。“奁香篚帛心兢兢”描绘了随行人员的虔诚与谨慎。

“高皇统天祀万世”歌颂了开国之君的伟大,“奋自垄亩挥戟矜”则赞美了从民间崛起的英姿。接下来的诗句提及两都并建和文祖功业,以及桥山陵寝的传说,展现出皇家历史的厚重。

诗人以自身参与此事为荣幸,感叹道路洁净,车夫精神饱满。在短暂的休息中,他目睹了宏伟的仪式,内心充满敬畏。进入陵区后,诗人随性游历,与不同的人交流,连山僧也热情款待。

最后,诗人赞美了陵墓的永恒光辉,以及月夜的宁静美丽,表达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他甚至设想将这些壮丽景象刻于石崖,以永久铭记。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深沉,展现了对皇家祭祀活动的细致描绘和对历史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1609)

顾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归途再次韵

燎烓长烟升槱蒸,百官星拥桥山陵。

鸾车龙驭想戾止,玄云郁勃中天兴。

六飞南巡知近远,为感岁时还惕兢。

江淮民力惟国本,先皇子育多悯矜。

乌号空抱鼎湖月,血泪几与山泉凝。

翻思年少上陵日,隔城望山飞欲登。

来时不愁沙河涨,归路曾踏章村冰。

年华不留心独在,踞鞍十里已弗胜。

出山望城喜月上,骑火夹道如春灯。

化人楼殿锁寥寂,金碧斩新无与朋。

茫茫缘业谁为考,无乃劫运相凭乘。

再吟嘉赠拟赓属,一韵费酒几盈升。

我才白发梳渐短,君思川流来日增。

聊将岁月纪行役,敢与斤垩论工能。

尘途纷扰又三日,冈垄下上应千层。

明年再到知健否,归问老韩寻赤藤。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敬亭见和山行有李杜齐能之句虽主押韵而亦非所当也因歌奉答拜写近怀

梧槚不杂中林蒸,诗人以来称杜陵。

公才本高心独下,退与元白图中兴。

山行一篇如见我,扪萝踏雪几凛兢。

时从雅淡出奇丽,少年敛手不得矜。

三阳改岁万物泰,和气上与游云凝。

清河沙河柳色动,近山已有游人登。

南飞六骥想回首,足底不见阴山冰。

甘泉荷橐事已远,洛桥轫车材弗胜。

破除寂寞赖公等,往往邮筒侵夜灯。

朝来雪篇更雄富,无复珠贝论升朋。

五湖烟艇未许上,灞桥驴子还堪乘。

已闻羔韭毕春祀,伫见柴燎中天升。

平安夜火报不绝,似有车骑来增增。

兰台执简公未老,长杨奏赋吾犹能。

扫妖灭怪止一笔,取青媲白应千层。

眼前却有两物恼,中山狡兔剡溪藤。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春雪敬亭用前韵再答

西山落日云蒸蒸,漫衍涧谷弥冈陵。

晓窗梦破闻扫雪,失喜一笑披衣兴。

天街大有隔岁伴,羸马前日犹凌兢。

常言三白兆丰稔,民病亟矣天须矜。

从风初学柳絮舞,缀树旋作梅花凝。

素娥晨朝纷下女,玉龙夜战迷先登。

瓦垆烟焰坐不暖,起视胆瓶胶作冰。

前年冬温人苦疾,往岁雨多苗弗胜。

新春得此喜可说,光景十倍鳌山灯。

忘怀一任鸿寄迹,耐久正爱霜为朋。

淮西剡曲总佳话,万骑孰与扁舟乘。

愁来呼酒径一醉,斟酌不计斗与升。

长安薪炭已如玉,又报米价江南增。

开门高卧吾岂敢,手挽沟壑嗟无能。

登楼望山一舒啸,银屏玉案高崚层。

何当致我此中去,看煮雪茗烧枯藤。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戏和石潭尝酒(其一)

不惜糟床劈作柴,已呼儿子旋安排。

只愁新瓮能几榼,遂有高轩驻两阶。

永夜烛光邻壁骇,他年谈苑几人偕。

细君不学刘伶妇,晚出双鱼更自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