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黄鹤楼和黄花岗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后轸前车堪作鉴",比喻后人应吸取前人的教训,烈士的精神永远是值得效仿的镜子。"烈魄英魂总不磨",赞美了革命者的坚韧不屈和永恒的精神。诗人参加座谈会,席间热烈讨论,情绪高昂,"青编资网罗"可能指的是记录历史的文献,他们畅所欲言,充满活力。
"少日同盟谁健者",回忆起年轻时的同志,如今能白首相知,更显得珍贵。最后"人民今共和",点明了辛亥革命的目标——实现人民的共和理想已经达成,体现了诗人的时代感慨和对国家进步的欣慰。
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缅怀,又有对现实的肯定,展现了作者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