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竺比邱梵名娑羯延主北禅古刹十六韵

世阅三千外,程逾十万强。

须弥经日月,沙界饱风霜。

崭崄攀猱狖,岩穷狎虎狼。

佩镰炊石火,洗钵漱冰浆。

赤脚寒无著,华颠岁亦忘。

芜菁烹作糁,毡罽绩为裳。

吹角驱魔鬼,持珠诵法王。

唐音通呗咒,胡语省迎将。

细齿如童龀,庞眉自老苍。

娑婆同印度,膻浊混氐羌。

二伴来殊域,三生话旧邦。

黧皮俱瘦肋,绀目并凹眶。

合掌跏趺惯,垂腰辫发长。

慈悲无怨爱,解脱得清凉。

为说宰官法,偕登选佛场。

北禅金布地,卓锡待支郎。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来自天竺(今印度)的僧侣在北禅古刹修行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修行的精神风貌。

诗中描述了僧侣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挑战,如日月的照耀、风霜的侵蚀、与野兽的共处等,但他依然坚韧不拔,以石为灶,以冰为饮,生活简朴至极。他赤脚行走,头发花白,却对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如饮食、衣物、宗教仪式等都充满了虔诚和智慧。他吹角驱魔,诵念佛经,不仅与佛教教义紧密相连,也体现了与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与融合。

诗中还提到了僧侣的外貌特征,如牙齿如同孩童般,眉毛浓密,皮肤黝黑,眼睛凹陷,这些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僧侣的朴素生活状态。同时,诗中也强调了僧侣的慈悲心怀、解脱追求以及对佛法的深入理解,他们通过修行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僧侣能够传授佛法,一同前往选佛场,共同探讨佛教教义,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追求与传播。整个诗篇通过对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精神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以及对和平、智慧和慈悲的追求。

收录诗词(3)

龙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湟中纪事

亲提义旅虎台西,夜向荒祠藉草栖。

秉烛措筹劳待旦,雄心起舞陋闻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夜登镇远楼作

边城屹屹拂云端,塞草荒凉玉宇寒。

九曲星河天欲曙,三通鼓角夜将阑。

虚涵万象明蟾迥,斜挂层峰列宿团。

四望遥连浑似水,玉门辉映有无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镇远楼

筹边雄镇有高楼,幸际唐虞日月秋。

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

龙沙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汗漫游。

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处拱宸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马蹄寺

古刹层层出上方,云梯石磴步回长。

金身宝相莲开座,玉梵清音月近床。

茶沸烟腾禅出定,花飞泉落水流香。

逢僧共说无生话,回首尘劳意自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