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黄溍为哀悼同僚丁文苑所作。诗中以“自别琼林雨露边”开篇,将逝者与琼林雨露相联系,寓意其曾享受过朝廷的恩泽与荣华,却最终离别了这美好的时光。接着,“江湖目断绣衣前”,表达了对逝者离开官场,回归平凡生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其仕途的终结。
“禹门尚想龙初化,辽海惊闻鹤已仙”两句,运用了龙跃禹门和仙鹤飞升的典故,象征逝者从政生涯的起始与结束,以及其最终归于宁静。龙跃禹门常喻指科举及第,而仙鹤则象征着仙逝,两相对照,既展现了逝者从政途上的辉煌,也预示了其生命的终结。
“烈日秋霜空耿耿,重山宿草正芊芊”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烈日与秋霜代表时间的无情流逝,重山宿草则象征着逝者墓地的静谧与永恒。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逝者生命消逝的感慨,以及对其留下的痕迹的怀念。
最后,“不才后死知何用,坐对诸郎独泫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在逝者之前尽到更多责任的遗憾,以及面对逝者遗孤时的感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自身未能及时陪伴的自责,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