荅钱化臣

玄蝉餐清风,长日鸣茂林。

蟋蟀饮繁露,永夜莎根吟。

二虫夫何知,听者多苦心。

弦桐与无弦,视之谁非琴。

曰余室湖渚,开口当遥岑。

既无簪组累,又鲜辕马临。

终岁足暇豫,长谣散幽襟。

偶为好事传,讵取时名侵。

愧君锡嘉誉,抚己安可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华善述的《答钱化臣》诗,以自然界的昆虫——蝉和蟋蟀,作为引子,借以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中通过对比“玄蝉”与“蟋蟀”的生活状态,以及它们所发出的声音,隐喻了人世间的两种不同生活态度和追求。

“玄蝉餐清风,长日鸣茂林。蟋蟀饮繁露,永夜莎根吟。”这两句描绘了蝉在清风中悠然自得地生活,在茂密的树林中长日鸣叫;而蟋蟀则在夜晚,于莎草根部吟唱。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蝉的高雅与蟋蟀的低微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这两种生活状态的不同看法。

接着,“二虫夫何知,听者多苦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昆虫虽无知,但聆听它们的声音却能触动人心,引发深思。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声音的赞美,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挖掘,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思考。

“弦桐与无弦,视之谁非琴。”这两句将自然界的乐器——弦桐(即古筝或古琴)与无弦之物进行比较,强调了音乐的本质并不在于物质形态,而在于其能够激发的情感共鸣。这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和美的深刻理解,认为真正的艺术能够跨越形式,触动人心。

最后,“曰余室湖渚,开口当遥岑。既无簪组累,又鲜辕马临。”这几句话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远离尘嚣,没有官场束缚,也没有世俗的纷扰。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终岁足暇豫,长谣散幽襟。”表明诗人一年四季都能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通过吟唱来排遣内心的忧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偶为好事传,讵取时名侵。愧君锡嘉誉,抚己安可任。”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钱化臣赞誉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谦逊和对荣誉的谨慎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自由和荣誉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6)

华善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庭草作花有感

中庭无嘉植,青碧翳芳草。

秋至花乱开,翠色亦自好。

既不藉溉灌,复无采摘扰。

无名且无种,生意可常保。

形式: 古风

咏怀二首(其一)

爱极翻自疑,驩极易以悲。

所以乐莫乐,固在新相知。

皎皎中天月,亏盈尚有时。

惠思念畴昔,怛怛无好怀。

岁暮空堂上,明星照我扉。

身各天一隅,安知渴与饥。

慰我同心人,胶漆未可期。

形式: 古风

咏怀二首(其二)

索处无适怀,群居无怨尤。

素交夙已尽,阛阓起相仇。

甘醴善迎人,终始宁为谋。

同心托萧艾,一器戒薰莸。

匿怨而友人,见鄙于左丘。

信哉朱穆言,获我心所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古诗

日月易流迈,哀荣曾何期。

霜露忽来集,众芳忽已辞。

物象贵其新,故心谁当持。

怀念如夙昔,中情苦不怡。

人生一世间,离合亦有时。

超忽即变化,展转焉可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